【華夏地理條件非常優越,但還有四個短板,補齊華夏地理將會更加完關!】
......
【我國幅員遼闊、地形豐富、陸海兼備,單就地理條件而言,在全球範圍內絕對是頂尖的。】
【不過,凡事都不可能絕對完美。】
【華夏在地理上,其實還有一些短板。】
【雖然這些短板大多並不致命,卻在無形中制約了我國的進一步發展。】【那麼,這幾個短板分別是什麼,又給我們國家造成了哪些困擾呢?】看到這個話題。
上至帝王將相,下至販夫走卒,皆是駐足仰望。
華夏之所以成為全天下從未斷代的文明,成為歷史悠久的古國。最重要的一方面,便是地理優勢。
此刻,各個朝代位面的皇帝們,皆是在思索一個問題。
那若是將這些短板補齊的話。
華夏的“文明根基”,豈不是能夠更上一層樓?也會避免後世那些黑暗的歲月呢?
究竟是哪四個短板呢?
皇帝們紛紛認真凝望穹幕。
他們都想要改善這四個短板,為華夏鑄造萬世之基。
【首先,最大也是最明顯的短板:山多平原少。】
【“民以食為天”,而想要有糧食,就必須得種地,而山多平原少,就造成了耕地不足。【根據我國的“全國地理國情普查公告”,我國山地佔到全國總面積的43.65%,而平原僅佔26.62%。】
【也就是說,實際上我國僅有約270萬平方公里的平原。】
【而且,其中不乏沙漠平原、鹽鹼平原等難以用於耕作的平原。】
【如果將這些平原剔除,再加上梯田等非平原耕地後,我國的耕地面積實際上僅有約143萬平方公里,約佔國土總面積的16%,低於鷹醬國的18%,更是遠低於阿三國的51.6%】
【這裡不得不說,阿三國的“出田率”確實是極高。】
【因此,雖然阿三國的國土面積僅有298萬平方公里,遠低於我國的960萬平方公里,但耕地面積卻超過了我國,達到了153.5萬平方公里。】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阿三國的人口能超越我國的重要原因。】
彈幕滑過:
一有一說一吧,三哥們的耕地面積真的離譜,而且這個地理位置,農作物稍微種種就熟了一若不是他們國家官方不行,三哥還是很好發展的。
一回復:他們先解決掉他們國內的一系列問題再說吧。
大漢武帝位面。
“全國一半兒以上,都是耕地!?”
這驚人的耕地面積,讓劉徹心神激盪。
他按捺不住激動道:“這可是實實在在的寶地!”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務!
對於重視農業的古代王朝而言。
看到這樣一片適合旱澇保收的“種糧寶地”。任誰都會無比激動!
“抗擊匈奴過後,朕必須將這阿三國納入大漢疆域,這樣一塊糧倉,我大漢絕不可錯過!糧食豐收,自然會國力豐沛,日益昌隆。
只有如此,大漢王朝才會有更紮實的根基,去開疆拓土。最終,步入到後世的那種工業化的時代,開啟全新的時代!與此同時,不止是漢武帝有如此想法兒。
所有王朝的帝王,都對阿三國這塊廣袤的“糧倉”,垂涎三尺。
【其次,我國的平原分佈也不理想。】
【就雨熱條件來看,如果單純追求產量,南方才最適合種地。】【可惜從地圖上來看,南方基本都是山地與丘陵。】
【僅有面積16萬平方公里的長江中下游平原、面積1.8萬平方公里的成都平原、面積1.1萬平方公里的珠江三角洲平原等少數成規模的平原。】
【其它地區,比如浙省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說,人均耕地不足0.4畝,閩省是“八山一水一分田”,人均耕地僅有0.33畝。】
【反觀北方,光一個華北平原,面積就有31萬平方公里。】【更別提土質肥沃,面積高達的35萬平方公里的東北平原了。】
大明太祖位面。
朱棣站在一幅大明疆域圖面前,審視著其上的地理形勢。糧,乃國之重器,治國之要!
食者,民之本!民者,國之基!
朱棣認為儘管在後世那種科技高度發達的時代。糧食問題也乃是國之大計。
關係著一個王朝的興衰起落。
“華夏南北耕地確實存在不均的情況,最適合耕種的南方耕地少,這是事實。”
“可是,這如何解決?”
朱棣微微皺眉:“難不成,要推山造田?”
與此同時,歷朝歷代的皇帝們,皆是發出同樣的疑問。
【如果我國能夠像鷹醬國那樣,擁有一個縱橫南北,總面積高達153萬平方公里的中央大平原。】
【那麼北方,就能多出不少工業用地。】
【而南方,也能補齊耕地短板,對我國經濟總體發展,絕對有不少好處。】歷朝歷代的皇帝們皆是驚訝。
沒想到這個鷹醬國的地理條件,居然如此優渥!
怪不得能夠在短短几百年時間,就一躍成為天下霸主。看來,的確是有優勢在。
...
大秦位面。
贏政眼中閃過一抹精芒:“如今算來,鷹醬國所處地域,仍然是一片蠻荒之域,還未開發。”
“而那阿三國,也估計尚且贏弱!”
“若是將鷹醬與阿仨這兩塊糧倉納入大秦之手,豈不是也能成為日不落那樣的世界霸主了!?”
贏政心中馬上勾勒出了一份雄圖偉業。
【其實亞洲南部也並非沒有平原。】
【中南半島的紅河平原、湄公河平原、湄南河平原、伊洛瓦底江下游平原與印度半島的恆河平原等都是不錯的大平原。】
【可惜,都非我國領土。】彈幕滑過:
一別說這條河了,以前整個交趾那都是我們的。
一回復:這口鍋趙匡胤這個大黑胖子背了,是他承認交趾政權之主大瞿越國主為“交趾郡王”,這也是咱華夏王朝第一次承認交趾的“王權”,唉。
回覆:自秦以後,交趾地勢歸屬於咱們的統治,趙大黑胖子這麼一鬧,卻成了一個藩屬國,這也讓人家走向獨立打下了法統基礎啊。
一回復:大慫朝而已,收不回燕雲十六州也就算了,還一直往外割地。
一回復:最硬氣的大明也沒收回來,當年在那邊還設立了布政司,可惜虧損實在是太厲害了,就撤回了,人家就又恢復藩屬國地位了。
一回復:老朱當年評價交趾,窮是一方面,人民難以教化是另一方面,關鍵它距離太遠鞭長莫及,想要打它供給線太長得不償失,直接列為不徵之地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