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一個假冒的傳國玉璽,還當成至寶了!
這就是妥妥拿著雞毛當令箭!“厚顏無恥!”
“離譜!”
“皇太極真是一頭蠢豬,騙騙別人也就算了,該不會連自己都騙了吧?【雍正朝時,蜀地有人造反,自稱有秦始皇那枚傳國玉璽。】
【而且,極其肯定就是秦始皇的傳國玉璽,並說是經過王莽之手的那一枚金鑲玉傳國玉璽。】
......
【雍正聽了之後,頓時很生氣,眉頭一皺。】
【雍正當即就說道:“他們有傳國玉璽?那我還有傳國玉璽呢?”】【一句話,就粉碎了這個可笑的謠言。】
【直到乾隆繼位,自然也拿到了所謂的傳國玉璽,正是當年皇太極找到的那一塊。】
【為了顯擺,他找了一群大學士幫他搞鑑定,然後這群博學古今的老頭,經過研究後發現,這枚玉璽是件贗品。】
【然後乾隆臉上有點掛不住,最後經過鐵證如山的分析,他也不得不承認,悲劇啊,我的大寶貝是假的!】
哈哈!
歷朝歷代的古人此刻全部忍俊不禁了起來。
這位大清最著名的“詩人”,最有文化的皇帝,非要逆天而行,最後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還真是自取其辱。
相比較而言,他爹雍正就正常一些。
【他先強裝淡定說,雖然不是秦始皇的,但高低也是元朝玉璽,代表了成吉思汗的天命。】
【但過了幾天,可能是思前想後,還是覺得太丟人,乾隆一時沒繃住,把這枚玉璽磨平。】
【丟了秦始皇的傳國玉璽究竟去了哪裡,早就成為一個歷史謎團。】
【甚至什麼時候丟的,都是謎團。】大清乾隆位面。
在紫禁城的翰林院內。
乾隆臉色鐵青,群臣大氣不敢出一口。
紀曉嵐輕聲問道:“萬歲爺,那這鑑定...”乾隆尚未開口。
一旁的和珅便已搶先一步。
“紀大學士,這穹幕影片,不過是後世之人的無端揣測!”
“大清先祖所尋得的這枚傳國玉璽,是正兒八經的王朝天命。”
“你此言豈不是在質疑大清先祖?”
乾隆帝此刻才恍若初醒,下意識地順著和珅的話茬說道:
“沒錯,這定然是始皇帝那枚傳國玉璽無疑!”
“紀曉嵐,你這是在懷疑我大清先祖們在撤謊嗎?”紀曉嵐當即惶恐跪下:“萬歲爺,微臣不敢。”
他心中腹誹:好你個和二,這帽子可扣得好啊!
【宋哲宗獲得的那枚,就已經非常可疑。】
【宋朝很多人相信,這就是宰相蔡京自己偽造,自己叫賣,自己收購,自己鑑定。】【然後,自己拿去哄皇帝高興的。】
【不過宋朝金石學發達,蔡宰相做的這枚應該做工不錯。】
大宋哲宗位面。
蔡京臉色劇變:“信口雌黃!”
“此傳國玉璽,我說是真,那便是真!他忍不住咒罵這幫後世人。
就連大宋皇帝都沒有挑三揀四質疑他。後世這群小輩真是多管閒事!
他冷笑:“真真假假,重要麼?”
最為重要的,是需要有這樣一件東西。
上能取悅帝王,下能安撫萬民,亦能在史書單開一頁。
何樂而不為?
【再往前,孫堅從井裡找到的那枚傳國玉璽,真假也很不好說。】
【根據漢朝學者的記錄,秦朝傳給漢朝的傳國玉璽,玉質呈白色,上面寫著受命於天,皇帝昌壽。】
【所以從唐朝開始,就有學者比如房玄齡,認為真正的傳國玉璽是藍田玉做的。】4444
大唐太宗位面。房玄齡微微頷首。
“傳國玉璽乃是藍田玉打造的說法兒,出自於東漢時期。”
東漢衛宏在《漢舊儀》中記錄:“其玉出藍田山,題是李斯書,其文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號曰“傳國璽”。
因此,房玄齡編寫的《晉書》中,他指出:
“又有秦始皇藍田玉璽,螭獸紐,在六璽之外,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壽昌’。漢高祖佩之,後世名曰傳國玉璽。”
【和氏璧是謠傳,既壽永昌是謠傳,《三國志》裡記載的傳國玉璽就不靠譜。】
【這個爭吵持續了1000多年,所以就有學者提出了一種居中的解釋。】
【秦始皇打造的第一枚傳國玉璽,為綠色,乃和氏璧所做,刻著既壽永昌,但丟進洞庭湖再也找不到了。】
歷朝歷代的帝王們紛紛嘆息。
洞庭湖,一片澤國,千里碧波浩渺。
丟進去一個巴掌大的傳國玉璽,如同砂礫入海。估計永世都要長眠於水中了。
如同,那二世而亡的秦始皇般。
【於是他打造了第二枚,白色的藍田玉做的,寫著皇帝昌壽。】【那這個時候,肯定就會人想要問了。】
【傳國玉璽,這可是頂級至寶,國家象徵,為什麼沒有準確地記錄呢?】
【原因可能出乎意料,古代封建王朝最初的幾位皇帝,可能壓根就沒把傳國玉璽當太大回事兒。】
【對於劉邦這個大漢王朝的開創者來說,傳國玉璽的意義也不重要。】
【漢朝在制度上承襲秦朝,但就法統與五德始終的角度而言,劉邦認為自己繼承的是楚國和周朝。】
【劉邦和項羽一樣,在楚懷王旗下出道,喊的口號是“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建國後認為自己漢繼周德,和秦朝的水德沒有關係。】
【作為秦朝的直接取代者,滅秦先鋒,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把秦朝捧得太高。】【畢竟,如果秦始皇是千古一帝,秦朝大一統有多麼偉大,那滅了秦的我算啥?】
【所以漢代皇帝們各用各的玉璽,傳國玉璽放在內廷很少使用,也幾乎沒在兩漢歷史中留下什麼痕跡。】
大漢高祖位面。
劉邦輕嘆一聲。
“未曾料到,後世對於這枚象徵著皇權的傳國玉璽,竟是如此珍視?”“顯然,贏政留給後世的印記,深刻而難以磨滅。”
蕭何在一旁,以史為鑑,緩緩言道:
“從歷史的維度審視,贏政確乃超凡脫俗之人,其統一六國的壯舉,猶如璀璨星辰,照亮千古。”
劉邦聞言,微微點頭。
此點,確應公允以待。“這也便說得通了。”
“其實,傳國玉璽之重要,非在其質,亦非上面的字,而在其使用者的分量。”“傳國玉璽之所以擁有非凡意義,皆因它的主人是秦始皇,是後世尊稱的祖龍。”
“祖龍二字,無需任何外物來彰顯威嚴。”
念及此,劉邦忽然面色怪異:
“假使當年秦始皇偏愛以豬骨為印,恐怕後世帝王爭搶的,便是那傳國豬骨了。”
【直到東漢過年,三國軍閥混戰開始,秦傳國玉璽的地位才突飛猛進。】
【220年,漢獻帝將傳國玉璽獻給曹丕,曹不稱帝,這相當於搶注了正統皇帝的商標。
【一貫以大漢正朔自居的蜀漢,瞬間就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局面。】
【厚道人劉備,只能先宣佈漢獻帝被曹丕暗中咔嚓了,禪讓儀式、傳國玉璽都是假的。】【然後擦乾眼淚穿上龍袍,高呼自己才是大漢正統。】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