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依仗五常地位,輕視並欺凌弱小國家,便自以為天下無敵。
當真是螞蟻緣槐誇大國了!
趙匡胤讚歎:“當真是金玉之言!”
....
【鐵塔軍的真實水平,得看對上鷹醬、毛熊等軍事強國勝算幾何。】
【遺憾的是,鐵塔軍的戰鬥力和這兩位,完全沒有可比性,甚至有時候比日薄西山的日不落還差。】
【敘L亞國內戰爭期間,鷹醬、毛熊、日不落、鐵塔國,四國都派出了部隊。】
【鐵塔軍的表現最拉垮陸軍炮兵團,還出過差點被當地“游擊隊伍”反殺的囧事。】
彈幕滑過:
一看見了吧,這就是顯眼包啊!
一還有阿邇及利亞戰爭時,堂堂大國往北非丟了80萬大軍,結果被游擊隊打得灰頭土臉,白白捱了這頓揍。
....
看到這兒,各個朝代位面的古人們,紛紛嗤笑了起來。
常言道,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儘管說後世五常是五大流氓,但是天下的秩序也在他們手中握著。
好歹也有些權威。
但是鐵塔國這一出手便給五常丟盡了顏面。
都到這種程度了,鐵塔國難道還不知恥而後勇?...
【造成鐵塔軍尷尬現狀的原因,主要在於兩個方面。】
【其一,部隊內部計程車氣問題。】
【其二,官方戰略混亂,導致將熊熊一窩。】
【鐵塔國是歐州少有的沒加入花約的大國,國家的軍隊建設事務,都是自己獨立負責的。
【這是戴糕樂時代遺留下來的寶貴權力資產,結果被後來的政卿們逐漸給玩崩了。】
【隨著戴糕樂觀念,在官方越來越式微,親近鷹醬的派系,獲得了極大的話語權。】【鐵塔國的國防建設,逐漸由努力研究尖端武器的積極進取,變成了一心依附鷹醬的躺平。】
大明成祖位面。
朱棣搖搖頭,不屑之情溢於言表。
“未受束縛,本應如虎添翼,翱翔九天,卻反其道而行之,淪為鷹醬爪牙,真是自取其辱。”
同為五常竟卑微至此,視鷹醬為庇護之傘,可悲可嘆。
“自立自強,方為生存之道,這樣淺顯的道理,竟渾然不覺,難怪有宵小之國,覬覦五常之位,妄圖取而代之。”
將先天之優勢,揮霍殆盡。
轉而成為國之累贅,動搖根本。朱棣怒其不爭。
鐵塔國之舉,猶如孩童持金,不知珍惜,反將其揮霍一空,終成笑柄。其治國之道,猶如稚子弄棋,不知深淺,將一手絕佳之局葬送。
如此鼠目寸光,如何立足於天下強國之林?...
【在這種心態的影響下,鐵塔軍不光重型武器迭代緩慢,軍紀也很成問題。】
【在鐵塔國,願意當兵的人越來越少,鐵塔軍只能大量吸納外籍僱傭兵,填補兵力。】【可這些或是為軍餉,或是為轉籍資格參軍的非洲裔,以及中東人。】
【對作戰毫無主觀能動性,樂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
大唐太宗位面。
李世民眉頭微蹙:“久處太平,難道鐵塔國忘記了立國之本?”儘管後世武器和戰爭模式一再迭代。
可在李世民看來,後世天下局勢混亂,紛爭不斷。唯有強悍的軍事實力。
才能維護自身尊嚴。
“江山社稷,豈能依託於外邦之手?”
李世民覺得這鐵塔國簡直是在胡鬧!
【如果只是老兵油子遍地,其實還好。】
【關鍵是很多鐵塔軍僱傭兵,都沒有在前線作戰的經驗,部隊的整體素質自然沒眼看。】
【因為國防自主性越來越差,鐵塔軍高層也沒有動力對他們進行約束。】
【這就導致僱傭兵們在不會打仗的同時,身為軍人的紀律性和服從性,也令人髮指。】
【一個混子越來越多、軍紀無比鬆弛的部隊,士氣必然渙散,激發不出什麼像樣的戰鬥力
【毫不客氣地說,鐵塔國論軍事力量,可謂是五常之中,水分最高的國家了!】
歷朝歷代的帝王將相全都驚呆了。
這樣的軍隊,還如何指望著他們護衛疆土?
在這件事上,怎能如此馬虎,濫竽充數!
用後世的話來說,這不就是擺爛?
大明成祖位面。
朱棣想起當年的宋朝。
因為趙匡胤害怕出現“兵驕則逐帥,帥強則叛上”的軍閥混戰的情況。
所以採取崇文抑武的國策,
導致軍法鬆弛,軍政腐敗。
尚武精神衰弱,文官坐大。
最恥辱的是簽訂了“澶淵之盟”這樣的協議。
甚至,還向金人稱臣。
“這鐵塔國軍隊,與這大宋朝軍隊,何其相似?”
“只不過,大宋好歹也有過文化盛世,這鐵塔國也有文化盛世?
朱棣面色鄙夷。
養這樣的軍隊,是用來給國家丟臉面的?
如此拉胯的軍隊,用來給他大明充門面,他都覺得丟人。
【而表層的隊伍士氣問題,是由鐵塔國官方國土防禦戰略,出現重大混亂造成的。】
【他們素有精美的傳統,進入新世紀以來,這種習性逐漸蔓延到了國防領域。】
【可與此同時,鐵塔國人又不甘只當鷹醬的小弟。】
【這就導致在軍務方面猶猶豫豫,搖擺不定。】
【毛熊和二毛,衝突剛爆發時,鐵塔國統領本來想要居中調停。】
【結果鷹醬老登一番敲打,他只好不情不願地跟在鷹醬後頭隨大流支援了二毛。】
【事關邊防要務,鐵塔國也是朝令夕改。】
【今天朝花約拋媚眼兒,明天又大擺五常架子。】
【反覆無常的國防政策,導致基層部隊十分迷茫,嚴重削弱了戰鬥力。】
【明面上是五常鐵軍,實際早已危機四伏。】
【鐵塔軍可以說是歐洲大陸戰鬥力最被高估的一支軍隊了。】
漢光武帝位面。
正在處理軍政要務的劉秀,微微搖頭,
“既想掌控全域性,又不得不委身於人,前後矛盾,左右糾結,如何能成大器?”
“朝廷尚且如此,下面的軍隊缺乏戰鬥力,也實在是情有可原了。”
在劉秀看來。
軍令重如山。
一令出,便應當三軍齊動,如此才能化身鋼鐵洪流,無堅不摧!
若是一國之主,加上朝廷百官,都分不清自身立場。
那國之威嚴,何在?
得人心者昌,失人心者亡!
劉秀認為後世五常的格局,只不過是一個時代的特殊產物。
只是一時的五常,不是永世的五常
鐵塔國如此不謀將來,必然會跌落神壇。
【而在亞洲,實力遠不如吹噓的厲害的,當屬棒子國軍隊。】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