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趙雲的話,呂猛心裡也是有些飄飄然。
不過很快,他就恢復了心神。
“唉,差點都得意忘形了。”
“現在慶祝、恭賀什麼的,都為時尚早了。”
“只有等到真正打敗了袁紹之後,才有資格去談什麼青史留名。”
“這次作戰,其實最輕鬆的,反倒是人數最少的我。”
“寄奴將軍和文遠將軍的壓力大的多啊。”
“而且現在,我還能有子龍將軍相助,如同平添一臂!”
“所以我們要快些動身,準備攻入袁紹老巢魏郡了!”
趙雲拱手道:“主公謬讚了。”
“不過,要攻入魏郡,拿下鄴城,只怕不會那麼容易。”
“袁紹冀州本部兵馬,除去各郡縣府兵,也足有三十萬大軍。”
“然而袁紹這次親自掛帥出征,卻只帶了二十萬大軍前去,鄴城必然留有重兵駐守。”
“再加上,我軍目標已經暴露,想要拿下鄴城,怕不是那麼容易。”
呂猛笑道:“子龍說的不錯,現在我軍目標已經暴露,鄴城自然會有大將重兵把守。”
“上次易京之戰,袁紹就吃了大虧。”
“曹孟德偷襲冀州大本營,袁紹急得連攻打多時的幽州都顧不上,就直接揮師返回冀州支援。”
“這次,同樣的錯誤怎會再犯?”
“袁紹如今帳下大將,其實也還有不少。”
“除去三個兒子一個侄子,個個都是武藝出眾,那碩果僅存的河北四庭柱之一的張郃,也算是唯一名將了。”
“大將淳于瓊,現在也被張文遠大發神威給宰了,袁紹又痛失一臂。”
“至於韓猛、蔣義渠之流,本就不足畏懼,如今又身受重傷,更是不被本將軍放在眼裡。”
“那麼現在袁紹手下可以獨當一面,率軍鎮守鄴城的必定只有那一人了。”
趙雲立刻就想到了那人是誰。
“界橋之戰,率領先登營,讓公孫瓚白馬義從全軍覆沒的河北名將鞠義!”
呂猛笑著點頭道:“不錯,應該就是他了。”
趙雲曾在公孫瓚手下任職,對於全滅白馬義從的鞠義自然不陌生。
“不過,趙雲怎麼聽聞,這鞠義如今不受袁紹重用,逐漸被邊緣化了呢?”
“如此能征善戰的猛將,棄之不用?”
呂猛哈哈笑道:“子龍不必懷疑,這傳言並非空穴來風。”
“鞠義自恃功高,目中無人,過分驕縱跋扈。”
“以袁本初那小心眼的性子,哪裡會受得了?”
“要不是鞠義確實有軍事才能,而且頗為不俗,袁紹恐怕早就把他殺了。”
的確,正史上,鞠義還真就是因為自恃功高,進而目中無人,驕縱不軌,在官渡之戰前夕被袁紹痛下殺手!
不過在羅貫中老爺子的《三國演義》裡,鞠義死的可就早了,界橋之戰就被趙雲槍挑秒殺了。
所以呂猛也很難說的清,這個三國世界究竟是真實歷史還是演義小說,或者兩者兼併?
“子龍不妨想想,不管是易京之戰,還是這次出征抗敵,袁紹都沒有再用鞠義。”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