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心裡都覺得呂猛辦什麼事情過於急躁,過於草率,就聽了孫策的一些挑撥,居然就匆匆的帶著一萬軍馬就衝出自己的城池跑了出去,下次如果他再來投奔的話,肯定軍中無人答應。
自己也不便於說這種事情,只能把他擋在城外。
曹操絕對不會放過他,就因為他覺得這呂猛確實不怎麼地,只是一個到時候投奔的小將。
肯定會跟他打上一仗,把他給剿滅的,這是最後的結局了。
劉備不做這種事情,畢竟他以仁義之君著稱的,所以他是絕對不會下這種決心。
做這種事情的只有他曹操。
孫策這邊更是高興。
為了自己的實力大增而高興,並且想著自己可以確實有能力跟曹操抗衡而高興。
讓曹操不再騷擾自己,這就完全足夠了,不敢隨便的來侵擾自己,還不夠嗎?
這一下子讓自己更是穩穩的掌握在手心裡。
就是這呂猛,可是讓自己不放心。
不過,還得跟劉備去聯盟的,跟劉備和好了,剩下的事情就不管他了。
這一萬軍馬其實算不了什麼,只要劉備賞識自己,跟自己聯合,他呂猛想去哪兒就去哪兒,這邊更是高興的不得了。
又是推杯換盞的,又是跟呂猛稱兄道弟的,一切都在不言之中。
其實,這些都在推杯換盞中已經成了泡沫。
呂猛心裡也知道孫策在怎麼做打算。
但是他想尋找一個機會,就是找一個縫隙也要鑽出去,這樣更大的圖謀在等著自己。
那是自己的僥倖。
也就僥倖了一回了。
這可是呂猛想好的事情。
孫策這邊用眼角上下掃描了一下呂猛。
呂猛果然年少而且英俊人,長得也差不多,不過比自己年輕了許多,過於魯莽,這是肯定的。
年少肯定會做出這樣的事情。
這是意料之中的。
他那比得上曹操的老謀深算,那比得上自己的沉穩,更比不上劉備的狡猾。
他認為劉備狡猾就因為劉備以仁義寬厚之心為著稱,其實那才是個老謀深算的人。
他是謀斷天下的最有能力的人。
但是,他的寬容,仁厚總是讓他唯唯諾諾的,不過這最後勝局的未必是劉備,也未必是曹操。
說不定就是自己這種人。
狡詐是在勾心鬥角中得勝的。
他一向是這樣認為的。
但是就不要去看勝局怎麼樣,也不要看最後的敗是誰?
這就要看一看自己是否有能力決斷這一切,只要自己現在有這實力就行。
誰能說到以後會怎樣?
這就斷定了,孫策沒有大的謀略,只是有小計謀的人。
那些心思全在這周圍一片一地的地方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