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回城了。
“咳。”
林舟輕咳一聲掩飾尷尬,隨後又道:“《賣炭翁》並非個例,再比如,李商隱有一首詩,我覺得是大夏文學史上,甚至毫不客氣的說,放到整個世界的文學史上,都是絕頂絕倫的那種詩。”
林舟這麼一說,直播間觀眾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勾了起來。
“李商隱這麼牛的嗎?”
“李商隱的哪首詩啊?”
“主播對李商隱的詩評價這麼高的嗎?”
“……”
林舟也沒有吊著觀眾們的胃口,先給出了答案:“是李商隱的《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四句我認為,句句都可封神。”
“為什麼這麼說呢?”
“先從這首詩的翻譯來看,李商隱他在蜀地,而他的妻子在洛陽寫信問他,問他什麼時候回來。”
“他不知道什麼時候回去,但他特別期待在洛陽跟他的妻子說上一晚上的話,一起在西窗之下剪紅燭。”
“而他想要跟妻子說的是什麼呢?”
“說的就是現在,現在李商隱他在巴山夜雨的這種生活的境況和心情,什麼都想跟他的妻子去說。”
說到這裡,林舟頓了一下,笑道:“肯定有家人問,這有什麼封神的?”
“其實,真正封神的地方在於……”
“他寫這首詩的時候,他的妻子其實已經去世了。”
“沒錯,是去世了,其實他的妻子並沒有寫信給李商隱。”
“是李商隱他自己想象他的妻子還或者,還在洛陽,在給他寫信,問他什麼時候回去。”
“這種想象就是一種虛實的結合,包括詩中出現了兩次‘巴山夜雨’,這也同樣是一虛一實。”
“虛實的結合不就是對應的陰陽的哲學麼?”
“這種對妻子的思念之情所內涵的力量不就是哲學的力量?”
此時,直播間公屏上的彈幕反倒是少了。
觀眾們似乎都已經陷入了沉思當中。
“別說,還真有這麼個感覺。”
“我感覺主播說的很有道理啊。”
“我好像有點悟了。”
“……”
林舟掃了一眼彈幕,趁熱打鐵,再次說道:“再有,就是李白,為什麼他成為了詩仙,我覺得他寫的最好的詩的話,是《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這首詩是很了不起的。”
“裡面的這句‘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更可謂是封神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