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84:我要上大學

第819章 補天計劃

躡手躡腳地下床後,再度坐到了桌子旁,開啟臺燈後,拿起桌上的鋼筆,攤開筆記本寫寫畫畫了起來。

不多時,楊興武看著上面寫的半導體、通訊和計算機,很是滿意的點點頭。

半導體無需多言,晚上討論的足夠全面了,其中最關鍵的自然是光刻機和晶圓廠。

昨晚在與趙學長的討論中,他表露出了對半導體領域的極度看好,更是直言不惜一切代價,鑄就一條通天大道。

有了昨晚的討論,楊興武寫起來更加得心應手,沒多久就寫出了一篇較為詳細的佈局。

檢查了一番,簡單修改了一番。

楊興武翻了一頁,落筆寫下“通訊”二字。

前幾天在京都遊玩時,接到大使館打來的電話,看著張建軍手裡的行動電話後,楊興武就有了入局通訊行業的想法。

現如今通訊使用的還是模擬訊號即所謂的1G。

1983年,北美在芝加哥開通了全球首個商用蜂窩網路系統,名為AMPS,即高階行動電話服務。

該系統由貝爾實驗室研發,標誌著蜂窩行動通訊技術的正式商用。

此後,世界各國陸續引進,我國的首個商用蜂窩網路,源於兩兩年多前,彼時,正值第六屆全國運動會,粵省為了提高溝通效率,進口了一百臺行動電話,運動會結束後,所有行動電話全部拍賣。

從1983年至今,蜂窩網路也不過六年多時間。

現在是90年1月9號,距離愛立信和諾基亞建立全世界第一條2G通訊還有一年半時間。

他可以現在進行佈局,如今歐洲電信標準協會已經成立近兩年,要是能與之達成合作,未來全球行動通訊系統,即GSM,等到其商業化時,也能從中分一杯羹。

還可以佈局基站裝置和參與國內的GSM網路建設,並提前進行CDMA的技術研發,為3G時代鋪路。

只要在2G中不掉隊,未來的3G和4G未必不能領跑。

如此一來,未來的5G通訊,必然一騎絕塵!

沒有他的干預,國內也能在5G通訊中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沒道理在有了自己的干預會落後。

落筆後,楊興武對於通訊行業的發展信心十足。

寫到這兒,筆下一頓,想到網際網路普及後電子郵件和即時通訊,這方面也可以提前佈局。

現如今全球資訊網還處於概念階段,十個月前,英國科學家蒂姆·伯納斯-李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提出了全球資訊網的概念,旨在透過超文字系統實現全球資訊共享。

現如今,全球資訊網還存在於概念當中,連個網頁都沒有,更別說未來的發展和前景了。

想到這些,楊興武覺得可以搶佔先機,提前進行佈局,未必不能當個所謂的奠基人。

圍繞全球資訊網,楊興武落筆許多,都是為了以後的佈局。

寫寫停停,刪改許久後,這才滿意的點點頭。

欣賞了一會兒自己的傑作後,楊興武再次翻開新的一頁。

在寫下“計算機與軟體”五個字後,興奮異常。

此時,微軟Windows3.0還沒釋出,現在Windows還不是作業系統,更沒有什麼所謂的商業地位,其競爭對手還是非常多的。

蘋果的MacOS圖形使用者介面(GUI)早在1984年就推出了,比Windows1.0,還早了一年,且使用者體驗更成熟。

還有IBM與和蘋果合作的OS/2系統,其在穩定性和多工處理上優於早期Windows,但價格非常高昂。

以及Commodore公司旗下的Amiga系統,AmigaOS以先進的搶佔式多工和多媒體支援著稱,技術領先Windows近十年。

此外還有一些其他競爭對手譬如Unix系統、VisiCorp的VisiOn,以及AtariST的TOS系統、NeXTSTEP等。

這個時期的Windows與其說是作業系統,倒不如說是圖形編輯器。

1985年11月20日,微軟在宣佈開發Windows兩年後,微軟公司正式釋出Windows1.0,硬體要求至少256KB記憶體、兩個雙面軟盤驅動器和一個圖形適配卡。

比爾·蓋茨在釋出時說:“這是一款專為PC使用者打造的獨特軟體。”

此時,Windows1.0並不是一個完整的作業系統,而是MS-DOS系統的延伸,釋出時即附帶了包含計算器、日曆、卡片檔案、剪貼簿檢視器、時鐘、控制面板、記事本、畫圖、黑白棋和書寫器等一系列系統元件。

1987年12月9日,Windows2.0正式釋出,該版本增加了控制面板、桌面圖示和擴充套件記憶體,且開始支援重疊視窗、控制螢幕布局和鍵盤快捷鍵。

據小道訊息說,即將釋出的Windows3.0,增加了虛擬記憶體和VxD功能及程式管理器等功能。

楊興武知道直到Windows3.0釋出後,微軟才在PC端的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

現在進行佈局,即便不能一統PC端的作業系統,也能分庭抗禮。

早期的各種作業系統,雖然有了雛形,比起Linux來說差了不止一籌。

現如今,Linux系統還在開發中,他打算資助研發團隊。

國內方面,也可以提前佈局,至於人選已經有了,那就是——求伯君。

此人,被譽為國內第一程式設計師,其開發的金山WPS,於四個月前正式上線,是我國首款中文文書處理軟體。

只可惜名噪一時的WPS,在與微軟合作後,逐漸開始走下坡路,金山WPS也逐漸被Office所取代。

想到這些,楊興武認為可以組建開發Linux系統加金山WPS的模式,以此對抗Windows系統與Office。

由此主導PC市場,進行可投資替代生態的研發。

硬體方面可以與IBM合作,研發相容機、供應鏈整合等等。

寫完這些後,楊興武又相繼落筆寫下新能源技術和生物科技,這方面的資料還需要收集,內容有限。

具體實施方面,楊興武認為與各國政府合作是非常不錯的選擇,譬如北美的DARPA專案、國內的“863計劃”,透過全球合作來降低技術封鎖風險。

同時也可以進行併購整合,收購關鍵企業,譬如東芝的半導體產業、和一些小型生物制公司等。

零零散散寫了許多,歸根到底,還是圍繞半導體、通訊和計算機三大核心領域進行全面佈局。

同時押注新能源和生物科技等未來技術。

透過併購、基礎研發和政府合作,可建立全球技術霸權。

想到未來的發展,楊興武越發覺得他穿越的這個時間剛剛。

現在的他要錢有錢,要話語權要話語權。

要是能促成這些專案的發展和:佈局,也不往他來此走一遭。

最後,楊興武為此命名——補天計劃。

如果說核武的研發是盤古開天闢地,補天計劃就是未來科技競爭的核心!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