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後,率岳飛拾山河

第100章 轉折

西軍撤走沒多久,林良肱率軍返回了真定。

林良肱沒能燒掉金軍的糧草,卻帶來了金軍最新的軍情。

佔據土門關的金軍分兵南下了。

其實沈放一直懷疑這支折返的金軍並非斡離不東路軍的主力。

金國的戰略意圖非常明確,斡離不的意圖更為明確。

他要趕在西路的國師粘罕之前率先攻入汴京城,好奪得先手。

別人不知道斡離不與粘罕之間的矛盾,沈放作為後世來人自然瞭然於胸。

只可惜斡離不沒有命與粘罕爭奪權力,過幾年就死了。

現在因為沈放橫空出世,金軍東西兩路大軍都被絆在井陘道兩端,不能全力向汴京進攻。

依照沈放的觀察分析,河北這邊的東路軍雖然道途平坦,可是與西軍直接交戰的金軍不下兩萬人,在滋水河南岸西軍甚至全殲了斡離不的五千開路騎兵。

這次殲滅戰才真正打痛了斡離不,他此次回師的目的很可能就是想除掉這顆眼中釘肉中刺。

金軍大後方的輜重糧道必然要經過真定,此軍不除,後患無窮啊!

而山西境內,粘罕調走了完顏活女,僅留下完顏銀術可的弟弟完顏拔離速與大宋西軍糾纏,顯得棋高一著。

至少沈放還不敢大膽的發兵攻太原,甚至到目前為止,西軍採取的是守勢。

山西太原以南,大宋十幾二十萬禁軍正與粘罕的西路軍犬牙交錯,打得不可開交。

沈放也不能準確的估算山西的戰況,只能權且這麼估計了。

按史書記載,劉韐、解潛、折可求、張居正那些將領受汴京遙控指揮,仗打的像一坨屎。

如果不是沈放在井陘道對粘罕的後方、側翼構成威脅,估計劉韐他們很快就被粘罕趕過黃河了。

沈放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沒拿下井陘道,金軍兩路大軍怎麼互通訊息?

就像前面跟李若水分析的那樣,斡離不和粘罕不可能繞個大圈,從太行山北端的紫金關、飛狐嶺通道傳情報吧。

沈放自然明白,井陘道西軍的崛起,已越來越大範圍的改變了歷史程序,自己不能依據史料照本宣科了。

必須發展一隻斥候力量,從土門、承天寨向南出擊,收集更準確的情報。

金軍兩路大軍已越過真定、太原一線,沈放想從汴京要人、要糧、要兵器已是不可能。

甚至他之前的構想,將相州、磁州都作院搬進井陘道也成了空想。

現在唯一能從趙宋官家那裡要的,只能是官!

哪怕是個虛銜也無所謂了。

自從他拿著李若水帶來的聖旨輕鬆調動李邈、劉翊,就品出了都監李會那句話的意味。

馭官!

沒錯,沈放不想圖趙宋官家的官,可是有了這個官確實行事方便。

李綱頂著個河北、河東宣撫使的空頭銜,劉韐當了個副使敗仗連連。

看來,要在宣撫使這個頭銜上做文章了。

既然斡離不分兵南下,估計他想明白了,暫時咬不動真定、井陘道這兩根硬骨頭。

沈放將林良肱、李邈、劉翊三人喚至轉運司衙門。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