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主任?”
“怪不得了!”
江文河抱著胸口嘲諷一笑。
“劉主任調到縣城去了是吧?等於是你們供銷社沒人管了唄?”
那售貨員立馬咽起了唾沫,心想這人難道是上面來檢查的?不然咋知道劉主任被調走了?當下回答更是謹慎起來,“同志,您是......縣裡的?”
“你管我是哪的?我就問你,供銷社開門為老百姓服務,你在這睡覺算怎麼回事?誰批准你睡覺的?還有你們供銷社的營業時間到底是什麼時間?誰又允許你私自改的時間?”江文河毫不客氣地質問道。
“對不起同志,我是太困了,沒注意睡著了,你要什麼?我現在就給你拿!”
那售貨員也不敢再問了,她覺得江文河八成是上頭來檢查的,心裡後悔的不行,早知道惹他幹嘛?也是新主任沒到任太放鬆了。
這供銷社十幾個售貨員,就她最沒什麼背景,人家萬一要真是上頭來的,一句話就能讓他下崗,到時候連找個幫她說話的人都找不到。
“哼!工作態度很重要!這是供銷社,不是你家炕頭,要想睡覺回家睡去!”
看到那售貨員被訓斥的連連點頭,江文河很是舒坦了一把,然後才語氣緩和下來說道,“我買布,那種藍色的勞動布給我裁五尺,那種白色帶小碎花的的確良給我來七尺,對了,手裡布票不夠怎麼辦?”
售貨員聽到這話愣了一下,趕緊笑著回答道,“今年布票查的不是那麼嚴格了,你要是有最好,要是沒有,一尺布額外加兩毛錢就可以!”
“嗯!那你就裁吧,仔細點兒!”江文河依舊抱著胳膊看著。
售貨員疑惑地看了眼江文河,心想到底這是不是上頭的人呢?
但她又不敢賭,萬一是呢?只能拿出尺子給江文河裁剪布料。
六七十年代,供銷社無論什麼東西基本上都要跟對應的票掛鉤,賣糧食或者麵粉要有糧票、吃飯也要有糧票,買布要有布票、買酒要有酒票、買肉要有肉票,腳踏車等工業品那也要有相應的腳踏車票和工業券。
沒看江文河買腳踏車的時候,就是老四梁振在公安局給他找的腳踏車票嗎?沒有腳踏車票你有多少錢也不賣給你,這就是所謂的時代特色、統購統銷。
可當前輕工業發展已經算是很不錯了,尤其是布料,早已擺脫了當年的匱乏狀態,地區光紡織廠就有六家,年產布料幾十萬匹。
各縣也有自家的紡織廠,江文河所在的原城縣也有自己的紡織廠,雖然不算太大,但也有上千工人,布料自給自足完全沒太大問題。
生產出來賣不出去就要積壓,也就不講究票不票的。
只是沒有票,那肯定要稍微加一點價格。
不過也就這兩年,過幾年布料全面過剩。
別說票了,擺在路邊賠錢賣都賣不出去。
所以一大批紡織廠死了,其中就包括原城縣紡織廠。
這些還是江文河在裡面時候看報紙看到的,當時他還挺驚訝,沒想到國家的紡織廠都能倒閉,這實在是太讓人匪夷所思了。
也是在那時候,他才知道鐵飯碗原來也不能端一輩子。
布料很快就裁剪好,江文河伸手翻了下檢查沒什麼問題,才把錢付了然後走到賣針線那裡,賣針線的售貨員有了前車之鑑,二話沒說就給江文河配好了針線,江文河對著售貨員笑了笑,說了句謝謝就夾著布料走出了供銷社。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