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河足不出戶,陪著女兒玩了兩天。
女兒睡著就跟李月娥玩屬於他們的遊戲。
第三天李月娥率先受不了,把孩子丟給他去廠裡待著去了。
再待下去就岀不了門了,怪不得人家都說自家男人是屬叫驢的,沒個停歇的時候。
一切再次恢復到正規,服裝廠基本不需要他管了,每個季節都有相應的服裝款式。
最多他也就是抽空設計出幾款服裝放進去,而長江服裝自己的設計團隊也初步成型,黛麗絲的喬娜品牌設計師也拉過來還幾個協助,黛麗絲本人也開始長期待在夏國這邊。
除了與江文河一起研究設計外,老太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尋找趙敬。
幾十年了,找個人哪有那麼容易?江文河、胡嵐等人都發動關係幫著找。
轉眼又是一年,時間已經來到1985年,這一年古老的夏國終於迸發出活力。
經濟開始不斷上漲,民營和個體經濟也出現蓬勃態勢,形勢一片大好、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江文河的服裝廠,在一年內擴大到十家,其中新建的兩家與最初的總廠都設在原城縣,三家工廠職工一萬兩千人,幾乎整個原城縣城周邊每個家庭都有人在服裝廠上班。
另外就是粵省有兩家,羊城一家、鵬城一家,鵬城那家八五年投產,員工萬人。
與剛到羅安國、白霞等人的服裝廠,組成了鵬城的服裝產業園,佔地數千畝之多。
豫省一家,設在古都汴梁城,與原城縣總部距離不遠,建設的時候就是萬人規模大廠。
西南的蜀川一家,冀省還有另外兩家,最後又增加了一家設在魯省,十家廠總規模約五萬多職工,年產服裝兩千萬件,同時還有數座代工廠協助,每天都有源源不斷的服裝被運往各地或者裝船出海,海外的工廠還在,不過每家就安排幾百員工生產,最主要是透過這些工廠辦減免稅收。
大河木業也再次擴大了規模,同時開設了一家分廠,這座分廠設在粵省,專門開拓南方傢俱市場,跟那些南方已經逐漸興起的傢俱廠打擂臺,跟那些小傢俱廠如今戰的難捨難分。
不過大河木業的工藝品依舊是最掙錢的,不僅能出口創匯,還帶動傢俱在海外的銷售。
江文河也組建了傢俱設計團隊,弄來不少老外設計師,駐紮在廠子裡做傢俱設計。
同時也不斷招人,尤其是老手藝人填充進來,讓大河木業的發展勢頭愈發兇猛。
此外就是傢俱賣場,已經在國內十幾個大中城市鋪開,大河木業的品牌也變得家喻戶曉,電視廣告開啟就是大河木業、讓生活更美好!俗是俗了點,但架不住這年代的人喜歡。
跟丁大千、郭正英合作的麵粉廠也開始發力,也建立了兩座分廠,不過都建在原城縣,不就之後會籌建第四座麵粉廠,這座麵粉廠會放在撫陽市區外圍,藉助那裡的貨運發展。
不過如今麵粉的出口量還是佔大半,剩下的市場就是東三省,其他市場才剛開始開發,估計還需要一兩年才能覆蓋,不過麵粉加工也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帶來的就業還是很可觀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