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科舉之路也不可行?”
馬周頓時沉默。
李恪清楚,儘管科舉制度實行糊名,實際上依舊依賴於家世和背景。
但多少還是文武部分有才無門的學子,開闢了一條新道路。
“殿下,草民今日斗膽前來自薦,實在是因為心懷一腔熱血。
草民自亳州至河州,沿途所見,皆是流離失所之民,顆粒無收之田,民生凋敝。
即便是州府所在,百姓生活也非常艱難。
我雖為讀書人,卻也心懷天下,可惜苦於無路可行。
即便官居一方,又豈能做到立竿見影,讓百姓馬上溫飽無憂?
大唐國勢雖然日益昌盛,在殿下的輔助下,有了很多新奇玩意兒豐富生活。
但普通百姓,又何嘗消費的起?
民以食為天,當飯都吃不起的時候,誰還有閒錢去買肥皂?
那無非是達官顯貴的奢侈品罷了。”
李恪聞言,不禁讚歎。
此人果然名不虛傳,一針見血。
怪不得名垂青史。
“那麼,你若在我身邊供職,能否讓百姓享受到溫飽?”
馬周點頭。
“殿下,我觀察多時,河州徵調工匠時,我原以為僅是常規徵調,那些匠人又要受苦了。
但出乎意料,這些匠人不僅吃得飽,還有工資可拿。
我進一步打探後,才清楚這一切都始於精鹽……”
馬周唾沫橫飛,噼裡啪啦說了半個時辰沒有歇嘴。
百姓得到了好處,流民有了安頓……
即便今年不明顯,明年的河州必將變得極為繁榮。
“殿下,我清楚,當官無法拯救百姓,只有讓百姓富裕,才能真正造福地方!”
李恪內心其實不喜歡這樣的人,他們志向宏大,應該做更偉大的事。
賺錢這種事,只要聽話、認真做事,就足夠了。
若是別人,李恪肯定不會放在眼裡。
但這個人才以後會屬於李二。
所以,李恪起了小九九。
李二,你忘恩負義,那老子就帶走你未來的宰相。
“行,明日起,你跟隨大家一起處理事務。”
就在這時,王子虎匆匆而來。
“殿下,流民數量,實在太多了!”
李恪淡然一笑:“流民遍野,食不果腹,正好以工代賑,當成匠人。”
王子虎面露難色:“殿下,咱們真的需要如此多的流民麼?”
李恪笑。
王子虎啊王子虎,你視野也太特麼狹隘了。
馬周聞言,不禁倒吸一口冷氣。
大唐皇子,竟然對流民打主意?
不是普通賑災麼?
這分明與唐律背道而馳。
然而馬周忍住了,他只想看看,李恪究竟有什麼政策。
“這些流離失所的百姓得以編入匠籍,解決了溫飽之困,對於大唐而言,能減少許多治理上的困擾。
畢竟,全是我國的子民,何必區分良民和流民的區別。”
李恪特意這麼說。
話音剛落,馬周的眼神便立刻起了變化。
這種眼神,充滿了崇拜,是對神明的敬畏。
一直敬畏到飯點,才依依不捨的離開。
李恪起身伸了個懶腰。
算算時間,三大糧商也該來了,怎麼還沒有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