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逆子,朕認錯了把電交出來

第42章 立國

國魂、人心,在此刻匯聚一堂!

光芒四射的李恪,也在這瞬間爆發出了帝王的氣質。

他張開雙臂,盡情享受這輝煌的一刻,彷彿他就是掌控天地的主宰。

他明白,自己不能沉溺其中,但偶爾享受一下又有何妨?

至於李二,已不再重要。

與李二劃清界限,為的就是開國。

至於楊淑妃,他得設法把她接來。

來這直接當太后,豈不美哉?

“免禮。”

“謝陛下!”

祭壇外圍的百姓,同樣聽到了李恪的話。

這一刻,全城激動。

他們奔走相告,大聲慶祝。

“我們建國了,不再是大唐人,從此我們是軒轅國人!”

“陛下萬歲!”

百姓相擁而泣。

震天的歡呼聲,震撼人心。

他們之所以如此高興,是因為每一個涼城百姓,都是歷經艱辛才有如今的生活。

這一天,註定被銘記。

這裡的百姓除了本地人,都是從各國逃難,或挖掘來的,他們深知國家庇護的重要性。

想當年,涼城不過關外之地,雖歸屬大唐,但李二卻沒拿他們當回事,任由他們被曼族欺負,整日戰戰兢兢。

後來,李恪來了,帶給他們繁榮,他們從不懷疑李恪保護他們的能力。

即刻起,涼城將成為軒轅都城。

城內,眾人成群結隊,在酒樓暢飲,幾乎都在討論這一大事。

傳菜小廝雖然疲憊,但聽到大家談論國家強盛,感到無比自豪,滿身力量。

巡城兵的步伐更加鏗鏘有力,目光充滿信念,每個人都對未來充滿希望。

李恪宣佈立國後,返回王府,開始評定眾臣的官位與地位。

他採用內閣制與三省六部制相結合的模式,但內閣握有實權,實際上形成一種集體宰相制,各自擁有開府的權力。

所有內閣閣臣之下,都有一批忠誠屬員,這點與漢朝丞相體制有點相似。

至於六部,主要負責執行內閣的指令,職能分散開來。

對此,李恪也無可奈何,若強行引入現代制度,難免會不符合國情。

唐朝的中樞機構本就錯綜複雜,且當時宰相之間的權責也不清晰。

於是,李恪索性借鑑明朝內閣制度,設立內閣,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

如此一來,相權得以分割,皇權也不會過度集中。

只等新體制運轉,看後期效果,若有不足,再行修訂。

李恪對祖制沒有過多尊崇,當前他所倡導的,是法家理念,以法治國。

對於當前官員的封賞,他也沒有給過高的名號,畢竟曼族打下沒多久,曼族地盤劃分為三座新城,距離他心中的宏偉藍,很遙遠,此刻就封授國公等爵位,將來豈不是無賞可封?

幸好臣子們大多理解其中深意,面對李恪的封賞,都感到滿意。

因為,這證明了他們的陛下胸懷大志、目光長遠。

當禮官逐一宣讀完封賞名單後,軒轅國歌響起。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涼城……”

李恪此時端坐在王府大殿主位,俯視群臣,內心不禁有些陶醉。

權力猶如毒品,讓人沉醉。

然而,李恪很快便回過神來,心想,這才走到哪?不過是小小曼族加涼關,距離宏偉目標,還差之甚遠。

想著,李恪站起。

“你們要牢記初心,不能迷失自我,聲色犬馬。否則,別怪朕沒有預先警告。”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