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這個訊息傳到李泰那裡,他肯定會震動。
李恪相信,李泰絕對會坐不住,從而逼不得已的造反。
大遼國的反應也很快,李恪很快就知道了。
北院王親自守著象城,想要切斷唐軍去主城的路。
“朕剛得到訊息,北院王鎮守象城。”
“為了擋住我們,遼帝在象城部署了將近二十萬大軍,其中還有七萬精銳騎兵,給了北院王充足的彈藥,想要把我們擋在象城外。”
“我們這邊也有好訊息,北洲國和天佛的水陸通道徹底被封了。”
“現在情況就是這樣,你們覺得我們接下來該怎麼做?”
參軍團裡的個個都聰明得很,李恪這麼一說,她們立刻就明白了。
李恪不打算繼續南下了。
不然還商量什麼,直接按計劃行事不就行了。
“陛下的意思,是不是要繞過象城?”
繞過象城?
“對,十萬大軍分成兩路,一路向西,一路向東,攻佔各地。”
“陛下,那主城不用守麼?”
李恪笑:“不用。”
“大遼現在是守勢,而且要集中兵力堅守。”
“他們一旦分兵,就給了我們各個擊破的機會。”
“用兵即用心,兵法即心法。”
“人的心思轉變,用兵之道就不用墨守成規,不然就是必敗的結果。”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何為士氣?”
“士氣其實就是人心,將勝可以提高士氣,必死也能提高士氣,皆是因為心思。”
“好了,廢話就不多說了。”
“秦武、陶平聽令。”
秦武和陶平立即出列,拱手道:“末將在。”
李恪淡淡說道:“十萬大軍分東西兩軍,秦武擔任西軍主將,陶平擔任東軍主將,朕坐鎮主城,咱們以空軍聯絡。”
秦武和陶平齊聲應道:“末將遵命。”
二人明白,李恪留守主城,其實就是在玩空城計,誘導北院王上當。
斥候大戰,唐軍從來都是上風。
所以,秦武和陶平這兩支兵馬的位置,對北院王而言就是一個謎。
正常情況下,在不明敵軍情勢的局面之下,北院王是不會冒險的。
而如果北院王真的冒險了,那麼秦武和陶平可以快速回師,就能三路夾攻遼軍。
一旦北院王這支兵馬大敗,象城自然也就不再穩如泰山了。
議事過之後,第二天一早,十萬唐軍就離開了主城。
主城的動靜,沒能瞞過北院王布在主城的細作。
北院王得細作彙報訊息,不由暗暗吃驚,一時無法理解李恪這樣犯險是出於何種目的。
空城計?
這是北院王的第一個念頭。
以身為誘餌,使得北院王從象城分兵,然後再與另外兩支兵馬一起,合擊遼軍,削弱象城的實力,削弱大遼國的實力。
北院王當然不會輕舉妄,立即派出大量斥候,探查秦武和陶平那兩支兵馬的行蹤,然後再做打算。
派出斥候之後,北院王的心情依然有些沉重。
副將問道:“大王因何憂慮?”
北院王微微一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