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榮既然肯開口講,當然以“學員”的要求為主,甚至還照顧到泰玉的習慣,主動聯絡一下其他的修行體系:“基礎修持,就是天淵帝國總結的‘內修’‘通真’功夫。肉身形骸上做到節節貫通,無所不至,能有意識強化骨骼、肌肉、神經、血管、皮膜,使之具有合格的承載力和感知靈敏度;精神層面具有基礎的觀照能力和思維,能以自我為原點觀照自身形神框架和外部世界概況,明確內外邊界和互相影響的事實,大略察覺自身缺憾,就可以了。
“像你這種有專業體術證書的,基本都在這個階段,有的做得很棒,有的勉勉強強,有的則剛剛入門……而作為區分高下的核心,就在‘省察缺憾’這步。畢竟只是打基礎,從沒有圓滿一說。”
泰玉莫名有點兒心虛,只當“教練”的他,也只能說是“勉勉強強”的程度。
折榮又稍微發揮了一下:“當代人體質都沒什麼問題,只要肯下功夫,勤加練習,通識階段就沒問題了。相對而言,精神層面和靈魂修持是個難點,比較吃天賦,嗯,虔誠的信徒往往會走得更遠些。當然偶爾也有例外……”
他臨時發揮的這段話有些難以後繼,泰玉卻是理解了。
大概是“天淵靈網”的干擾太強,確切地說是“諸天神國”作用於這一方宇宙的規則力量極度強化,反而沒有了遺傳種靈魂力量自由拓展的空間,大部分人只能調整自身趨向,選擇信奉一位神明,接受其規則影響,就像樹木總是向陽生長。
便是有天賦極強的,可以暫時自由發展,越往上走,也只會越發艱難。
這意念來得全無來由,卻幫助泰玉理解得更加透徹。
折榮不清楚泰玉心中所想,覺得解釋得差不多了,就道:“基礎階段不分級,就這一階,接下來是‘內煉’階段,落到實處就是‘天人圖景內煉法’的初級階段。其實就是找到一個比較成熟的修行模板,以其對應的‘內煉法’嘗試修持,模仿其架構,讓不足之處暴露得更多,藉此查漏補缺。
“這裡就開始細分了。第一級是‘模仿’,透過持續內煉修持,看你的形神框架,是否能大致模擬出‘天人圖景’的基本架構,哪怕暫時不行,出現的問題和缺陷,有沒有希望補足,如果可以推進,哪怕再怎麼勉強,也算完成;但如果實在不匹配,就要考慮換模板了。
“第二級就是‘補漏’,上面看適配度,這裡則看模板本身的素質,你自己在基礎階段查出了10個缺憾,這個模板只能修補5個,那就太悲催了;但如果你自己查出10個,這個模板不但全補完,修行過程中又另外發現10個,都給你補上,那肯定是幸運的。
“這也就決定了一件事:市面流通最廣的那些‘天人圖景內煉法’,模板素質可能不是最高的,但適配性一定是最好的——沒有第一步,哪來第二步?”
泰玉微微點頭,“偉大存在”繼續給他體悟加持:是對“規則領域”的模仿和修持,仍然是“向陽花木”的修剪裁度,這回藉助了“天人圖景內煉法”這種外力模板。看上去比較古板,但在中央星區這種規則嚴密的時空,模仿“規則模板”反而最為安全高效,而且遺傳種的形神素質也基本跟得上。
這基本可以等同天淵帝國真傳體系的“成爐布法”階段。
要說“成爐布法”也是有模板的,但會因為每個人、每一爐的“黃金細胞”產出,彼此間的結合繁衍,形成細微的代際差異,持續堆疊,世代更替,肯定就需要進一步的調整,需要有帝國強大實力支援,持續更迭最佳化。
從這個層面講,天淵帝國的“布法成爐”,還是保留了更多“演化”的可能,“孽毒環境”這種極端環境,就體現得淋漓盡致。
折榮難得見到泰玉這樣專心聽講不打岔的時候,都忍不住多看他兩眼,才又道:“最後就是第三階段‘感通’,是以‘天人圖景’模板為基準,開展自我摸索的過程。你還沒有正式進入‘內煉’階段,這個我就不細講了。它主要分為三個級別,即‘非我’‘共鳴’和‘轉接’,核心就是在前面修行的基礎上,儘可能真實深刻地摹畫外界、感通法度、接收反饋。到那時候你不需要我來講解,也能隱約感知‘主網’和‘附網’的存在與差異,知道該怎麼去攀爬向上,跳轉到‘主網’,更趨向於神明。
“到這一步,尤其是到了‘轉接’階段,你的前路基本上就明確了,只要不是重傷、暴斃,或者墮落,遲早都會觸碰並轉接到‘主網’上去。當然,神明不會拉你上去,需要你攀爬到足夠的高度,再伸長胳膊,踮一踮腳,有時還要用力往上跳。
“不是每個人都能跳得高、抓得準。好處是,哪怕摔一跤,也不會掉落萬丈深淵……神孽體系就不好說了。”
最後一句,折榮是有言外之意的。
泰玉只當聽不懂,又是點頭:這階段,其實已經有了些天淵帝國“天人”階段初步修持的影子,從字面上理解,到了‘共鳴’階段,撐開“超凡領域”……起碼在中央星區撐開‘超凡領域’應該不是問題。
可是反過來,沒有天淵靈網覆蓋的“孤島星系”,某些同層次的、甚至更強者到這兒,原本就是有“超凡領域”,也可能撐不起來,或受到極大壓制。
回頭這個可以測試一下。
總體來看,對照成熟“規則模板”,主動向陽生長,雖有古板僵化之嫌,還是有些額外收益,算是“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吧。
折榮最後總結:“這就是‘附網’上的修行步驟,基礎階段不分級,內煉分兩級,感通分三級,我稱它為‘攀爬步驟123’,總共六步。當然,只是‘黑督察’內部的劃分,有些搞學術的、搞流派的不這麼分,大概意思也差不多。我就在‘共鳴’這一級,是第五步,簡稱附五。這也算是‘感通’階段最關鍵一步,我在這上面磨了快五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