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書建議“發海捕文書,全國緝拿,此案歸檔結案”。
通篇措辭嚴謹,邏輯看似天衣無縫,完美地契合了韓王“儘快了結此案,勿使朝野動盪”的王命。
更重要的是,這份結論足以暫時堵住大將軍姬無夜借題發揮、向張開地和他韓非發難的藉口。
而左邊那份,則顯得陳舊而破碎。
那是張良透過隱秘渠道,冒著極大風險送出府的幾張帛書殘片的臨摹副本。
紙張的邊緣帶著被火燎過的焦痕,上面的字跡雖經臨摹,卻依然透著一股源自歲月與陰謀的陰冷氣息。
上面的每一個字,都像燒紅的烙鐵,帶著刺鼻的焦糊味,狠狠地燙在韓非的心上,留下無法磨滅的印記。
“王命”、“血洗”、“滅口”、“秘寶”、“監視”……
每一個詞都像一把淬毒的匕首,直刺韓國權力核心最黑暗的角落。
張良在附上的短箋中,訴說著他與張開地激烈的衝突,以及他被強行禁足於相府的現狀。
紫女在紫蘭軒低語的情報碎片;關於胡美人的恐懼、李美人的蹊蹺死亡;衛莊那冰冷語調下透露的百越往事;火雨山莊的覆滅、那場慘絕人寰的屠殺;焰靈姬在烈焰中留下的警告,關於復仇的決心和秘寶的線索。
所有的資訊,如同無數散落的拼圖碎片,此刻在韓非高速運轉的腦中飛速旋轉、碰撞、組合。
他的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案几上一方柔軟的絲帕。
那是胡美人輾轉託人秘密送出的信物,絲帕一角,用特殊的絲線繡著幾道看似裝飾、實則為某種符文的圖案。
韓非的目光,又從絲帕移到帛書殘片副本上那清晰刺目的字跡。
“火雨山莊”、“秘寶信物”。
線索像冰冷的鏈條,一環扣一環,在他腦海中清晰起來。
火雨瑪瑙,那件稀世珍寶,竟是開啟某個驚天秘藏的鑰匙。
劉意,當年正是奉了密令,執行了對百越以及火雨山莊的血腥屠殺,並在事後暗中追查秘寶的下落。
劉意入宮獻上那枚可能作為信物的瑪瑙,試圖邀功或試探;
胡美人因洞悉其關聯而恐懼萬分,為求自保,將瑪瑙和繡有符文的絲帕送出,尋求庇護;
李美人,作為另一個可能的知情者或線索人物,被無情滅口;
而焰靈姬和她所代表的百越遺族,則懷著刻骨的仇恨歸來,誓要向韓國復仇。
一條深埋在劉意遇害案表象之下,貫穿了十數年血腥、貪婪與背叛的暗線,終於被韓非從重重迷霧中抽絲剝繭,清晰地勾勒出來。
這不僅僅是一樁兇殺案,這是一場始於十數年前的血腥陰謀的延續,是權力、貪婪與復仇交織的漩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