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結束。
《奇蹟歌友會》和《發現好歌聲》的討論還在發酵。
雙方全都採取了全程直播無修音的模式,選手全開麥演唱,無剪輯、無後期調音,甚至因裝置問題出現“全損音質”也直接暴露,這種“不完美”反而成為真實性的象徵。
網上有人發表了一篇文章《我認為周燁歌友會更值得關注的幾點原因》。
總結了周燁《歌友會》比《好歌聲》更讓人喜歡的地方。
“首先就是無劇本化衝突,之前那些綜藝賣慘的劇本在這裡看不到,也沒必要。”
“全程都在唱歌,唱歌五分鐘,聊天時間不超過兩分鐘,其中還包括打分時間。直接聽爽了。”
“還有就是全民參與的“民主式評審”,觀眾透過傳送“直接晉級”“全是故事”等彈幕實時評分,決定選手去留,而哪怕是周燁作為評委,也沒有特權。
這種“一票即權力”的設計,讓普通使用者獲得前所未有的主導感。”
“無需複雜投票流程,傳送彈幕即可參與,百萬觀眾線上的規模,遠超傳統音綜的場外投票效率。”
“選手多為普通網友和小主播,打破“素人無舞臺”的困局。相比《好歌聲》的選拔機制,大家也沒少刷到其中的內幕,中間可操作的東西太多了。”
“周燁歌友會的核心價值在於用直播的原始真實對抗工業化的完美幻象,用觀眾的集體意志取代導師權威。
儘管在專業深度上可能不及《好歌聲》,卻重新定義了音樂綜藝的“好看”標準。
它的火爆既是觀眾對傳統音綜的厭倦,也是對“全民共創”的嚮往。
當上百萬普通人同時按下“直接晉級”的那一刻,音樂已不僅是表演,而是技術平權時代下的民主實驗。”
“我願稱之為一場“庶民的勝利”與音綜的未來。”
這篇帖子很快被各大營銷號轉發。
網友們也深以為然。
“《好歌聲》那一套早就看膩了,尤其是導師搶人環節,都是歌手,演技實在一般。”
“周燁歌友會也有很多唱功很強的歌手,我覺得不比那些職業歌手差。”
“關鍵是還能親自參與投票,沉侵感滿滿,《好歌聲》的媒體投票和導師投票機制有時候能氣死人。”
“最幾年《好歌聲》確實沒以前好看了,我以為是好歌手都去過了,新的人才培養需要時間,但《周燁歌友會》用事實證明不是這樣的,他們只是沒有展現自己的機會。”
“聽說去參加《好歌聲》必須要和他們簽約才行,很多人不願意簽訂賣身合同,沒到海選就被刷下去了。”
“我不懂那麼多,只覺得《周燁歌友會》好看。”
“周燁歌友會說明了音綜還是能做好的,只是他們不願意去做。”
同一時間,《好歌聲》過去的黑歷史也被人翻了出來。
或許是過去不公平的事做的太多了。
有往屆選手再次曝光了《好歌聲》節目的內幕操作,什麼“五十萬轉身費”,“名次內定”,“節目組強制導師轉身”……
集中爆發之下,口碑再次下跌。
《好歌聲》節目組懵了。
這是什麼情況?
周燁都沒出手寫歌,也沒唱歌,怎麼他們就被這麼多人罵上了?
關鍵這一次來勢洶洶,輿論浪潮一波接著一波。
網上嘲諷之人更是完全壓制了他們自己的水軍。
這是在看到《周燁歌友會》的現場效果以後,對《好歌聲》之中種種不公平機制的不滿宣洩。
他們緊急購買營銷號通稿,卻發現杯水車薪。
大勢已成。
或許是這些年高傲慣了。
往年哪怕是有人罵,但也不得不邊罵邊看。
因為沒得選。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