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眼下的情況,也絕不是我等遲疑的時候,救災如救火,晚一分,晚一秒,那就是無數人的生死。”
劉紹接連開口,“敢問諸位大人,若是不行此法當如何?
僅憑那五十萬銀兩分到各個州郡,可能救治百姓?
又能救治多少百姓?
繼續拖下去又是會有多少無辜的百姓因為朝廷救災拖延而死?”
劉紹接連問道。
辦法是沒錯的,否則前世也不會一直延續了那麼多年。
從北宋一直延續到了後世,甚至即便是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依舊採用此法,而之所以這個世界出現這麼多問題。
那絕對是某個操作環節出了問題。
又或者這個世界對於疫情的處理辦法存在著錯漏的地方,根本不完善。
只要將這些完善了,那就能儘可能的減少慘劇的發生。
尤其是眼下,已經沒有時間可以讓他們猶豫了。
在他看來憐惜百姓沒錯,但裹足不前,那就一定是錯。
他要打一個時間差。
利用以工代賑之法,減少有限的庫銀消耗,以此為陳言之,為錢莊的開設爭取時間。
就是他們在這裡爭執的時間。
那弘農,臨黃,吳川,等地百姓又有多少人凍死在雪地裡面。
而那些北境關內道,因為北莽犯邊而流離失所的百姓又有多少餓死在路上。
如果他作為一個普通人,他不會去考慮這些。
但是他身在了帝王家,那就不得不考慮這些。
因為這是他身上的責任。
而眼下裹足不前也只會讓事態進一步加劇。
因為國庫沒錢。
開設錢莊籌錢也需要時間。
至於張榜呼籲那些富戶捐錢,那更是想都別想。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沒有利益他們不會去做。
甚至於他們不趁機抬高糧價,抬高救災物資的價格便已經是謝天謝地了。
“敢問殿下,打算如何做?”
周之緯拱手問道。
“第一,建立分級賑災指揮部,由州,到郡,到縣,到每一個鄉里,每一級都設立總指揮、物資管理組、安置組、防禦組、巡查組,
明確權利和責任,由每一級的總指揮統籌地方物資。
同時由地方和鄉里,派人將災民按照本地居民和流民分類處理,同時按照在這兩個群體裡面,再老弱病殘孕-青壯分類標註,確保將物資送到最需要的人手裡,
不浪費,不多給!
第二:派遣斥候,分赴周邊郡縣,事時彙報積雪的厚度,道路阻塞的情況,繪製出災情地圖,按照災情的嚴重程度,標註出重災區,輕災區,確保物資供給的及時和有效。
同時設立好,物資儲備點,可標註出科通行路線。
第三:讓高家聘請大夫,成立防禦組,深入地方,瞭解災民具體情況,優先救援斷糧三日以上加已經出現體溫過低的高危人群,避免因為平均分配而出現的浪費。
第四:搭建臨時安置點,以行列式進行佈局,間距要大,起碼一丈左右,防止火災的發生,同時便於巡邏,再在臨時安置點中央設立粥棚,蓄水池,以及臨時的廁所。
再輔以石灰消毒。
同時組織災民將家裡燒剩下的草木灰,以及爐灰的渣,撒在地面上,加速冰雪融化,開拓出一條救援通道!
第五:一旦發現咳嗽,發熱的人,立馬將其帶入提前準備好的隔離區,派人看守,禁止與健康人群接觸。
有任何屍體,統一深埋至少兩米以上,然後撒下石灰粉,防止屍體腐爛加速疫情傳播!
第六,所有人必須飲用熟水,嚴禁喝深水!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