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銘、朱項陽、朱徽龍、於大爺四人紛紛給自己盛了碗湯,用勺子舀著喝。
熱氣騰騰的金色湯汁入口,豐腴油脂釋放出濃郁的鮮香,雞樅菌、羊肚菌、松茸等菌類食材獨特的香味被味蕾捕捉到,還夾雜著三七、黃芪、蟲草花的藥香味。
每一種食材的味道都不同,使得湯汁的味道格外豐富,但又不濃烈凸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強烈刺激著味覺,實在太神奇了。
“鮮美,太鮮美了。”
“這湯絕了。”
“看著油水大,喝起來竟然一點不覺得油膩,渾身暖洋洋的,好喝。”
“今兒又來值了。”
張錦軒滿意地笑了笑,戴上手套,拔掉鴨屁股上的高粱管,讓滾燙的香料水流乾,拿起菜刀片鴨子。
魏銘他們在京城生活了很多年,作為優酷高管,收入水平不低,平常沒少吃烤鴨,對片鴨子沒啥興趣,不約而同地品嚐其他幾道美食。
於大爺吃了塊紅燒肉,這肉燉的太到位了,吃進嘴裡,都不用牙齒咬,舌頭一抿,輕輕鬆鬆突破膠化的肉皮,肉皮下的肥肉更是不堪一擊,彷彿舌尖碰到就化開了。再下一層的瘦肉軟爛多汁,不失嚼勁。
由於是五花肉做的,肥瘦相間,一層夾一層,不同的口感迴圈往復,簡直讓人上頭。
“肥而不膩,入口即化,甜鹹交織,小張這道紅燒肉做的有大廚水平了。”於大爺不吝讚賞道。
朱項陽很文藝範地推薦道:“你們嚐嚐油燜春筍,我竟然吃出了春天雨後竹筍從土裡冒出來的感覺。”
“有甜味有鹹味,但竹筍吃起來很鮮。”
“說鮮美,清蒸鱸魚也不錯。”
“軟嫩鮮美,入口香滑,口感彈牙,咦,這股味道……”於大爺驚訝地問道:“小張,你在魚里加了豬油?”
張錦軒片完烤鴨,摘掉油膩膩的手套,笑讚道:“於大爺,您這嘴巴太叼了,沒錯,我確實用了豬油。”
朱徽龍奇道:“小張,加了豬油怎麼一點也不油膩啊?是不是加的少啊?”
“我用焯了水的豬網油包著鱸魚蒸,蒸好後從蒸櫃裡端出來,水蒸氣和豬網油融化的油脂被我倒掉了。”
“怪不得。”
“拿豬網油蒸鱸魚,講究。”
四人歎服不已。
張錦軒欣然收下大佬們的彩虹屁,招呼道:“魏總,朱總,龍總,於大爺,大家趕緊趁熱吃烤鴨吧,烤鴨涼了味道很差。”
“行,嚐嚐小張做的鴨。”
“小張做鴨是專業的。”
“呵呵。”
幾人熟練地用烤鴨餅夾烤鴨、蔥絲大快朵頤,一口下去,麵餅、烤鴨肉、蔥絲、甜麵醬都有,嘴裡塞的滿滿當當,大口吃碳水的幸福感爆棚,嚼著別提多香了。
“鴨皮香酥,鴨肉肥嫩,吃著很清爽,不黏不膩,小張做鴨的手藝真挺好。”朱項陽笑著點評道。
於大爺點點頭:“達到開店的水平了,但我覺著和那些老字號的烤鴨大師比起來還是差點意思,差哪兒又說不上來。”
“我也有這種感覺。”
張錦軒說道:“填鴨的飼養和挑選,鴨坯製作,鴨坯烤制,細節處理,哪個環節差一點,最終烤出來的烤鴨可能就沒那麼完美。我還是做的少,經驗方面不如那些浸淫幾十年的大師傅。”
“小張你謙虛了,今晚這七道菜,京菜、浙菜、粵菜、滇菜、川滷、家常菜都有,橫跨幾個菜系,太厲害了。”
“沒朱總說這麼誇張,我只是會做幾個菜系的代表菜品,談不上橫跨和融會貫通,其實我對各大菜系的烹飪技法也還是一知半解,認知淺薄得很。”
“慢慢來,你還年輕,有的是時間鑽研廚藝。”魏銘安慰一句,端起酒杯,說道:“今晚非常感謝小張親自做桌好菜招待我們,來,我們敬他一杯。”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