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
朱孟瑤撇撇嘴,不問了,接著看影片。
後面就不好笑了,但足夠震撼和緊張。
星緣餐館三面牆上貼著1008道選單,把楊梓、朱孟瑤都給驚到了,彈幕上刷起“哇”聲一片和無數驚歎號。
“1008道菜啊,小孩哥竟然都會做,太牛了。他這麼強,軒哥能贏嗎?”
楊梓不說話,神色認真了幾分。
導演系師哥在剪輯和配樂上下了點功夫,前期烘托小當家的牛逼之處,切換張錦軒的鏡頭時採用反常規入畫,這樣會讓觀眾不適應,感到不舒服,以此加強焦躁和緊張感。
日本著名導演黑澤明說過,劇本和剪輯掌握著一部影片的生命。
一位出色的剪輯師對影視作品的重要性,有時候遠超編劇,不亞於導演,能對影視作品進行二次創作,把原本很平庸很平淡的作品變成扣人心絃的合格之作。
剪輯放在《野生廚房》第三期裡格外有說服力,壯壯拍攝的素材是一段比較長的影片,有是有緊張感,但絕對沒有成片這麼明顯。
成片較之原版影片,儼然兩種不同的東西。
看到小當家遙遙領先,朱孟瑤等不及了,“小猴梓,把你手機給我。”
“幹嘛?”
“我上網搜搜誰贏了。”
“你的手機呢?”
“沒帶。”
其實楊梓也很好奇最後誰贏了,想拉進度條又怕錯過精彩之處,乾脆聽大頭的,拿出手機連上資料流量,開啟微博,下意識先刷熱門話題榜。
“軒哥上熱門了。”
“這麼快?”
“有五個詞條呢,一個是‘張錦軒與天津小孩哥對決’,第二個是‘路燈女神黃夢盈發癲’,哈哈,第三個是‘小孩哥天津衛星緣小當家’,第四個是‘張錦軒輸了嗎’,第五個是‘野生廚房第三期’。”
“點最後一個,快快快。”
楊梓點進“張錦軒輸了嗎”這個詞條,看到話題廣場上前幾條高贊微博都在刷一句話。
“小當家是人生贏家,我是人生loser……”
“我15歲都在幹嘛呀?”
“人與人的差別,有時候比人與狗還大。”
“小當家好樣的,我承認你贏了。”
“《野生廚房》沒有輸贏,只有達到目的。我真的好喜歡張錦軒啊,他太溫柔太善良太溫暖了。”
“感覺被張錦軒騙了,但看到最後,聽了他的話,又覺得小當家贏了。”
“小孩哥真有鬥志,期待他和張錦軒的第二次對決。”
“想吃老爆三……”
楊梓和朱孟瑤重新整理廣場,得到一個結論:張錦軒贏了,但他主動認輸,最後小孩哥坦然認輸。
一波三折,更想往後看了。
二女不玩手機了,認真看影片,看到最後小孩哥搶了張錦軒的詞,張錦軒一臉懵逼的模樣,又好笑又舒心。
舒坦,渾身上下的毛孔都開啟了。
很圓滿的結局。
朱孟瑤覺得意猶未盡,說道:“小孩哥在B站上發了做菜影片,小猴梓,快開啟看看,我超級喜歡看他顛鍋,還挺酷的。”
“大頭,小孩哥才15歲喲。”
“腦子裡的顏色廢料滿滿當當哈,你能純潔點嗎?”
“我很純潔。”
“嘔了。”
正當二女入坑之際,遠在天津的小當家卻有點茫然和手足無措,他爸媽也沒有處理類似事件的經驗,一家人都很麻爪。
首先是小當家的社交賬號漲粉了,微博和B站粉絲數翻了好幾翻,手機一連網就響個不停,B站做菜影片播放量暴漲。
其次是店裡來了一群人,指名道姓要看小當家做菜,要嚐嚐他做的老爆三。
其中一人特別大牌,正是抽菸喝酒燙頭愛玩的於大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