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國家的拉麵有很多分支,比如蘭州拉麵,山西拉麵,山東拉麵,中原拉麵等等。”
“蘭州拉麵比較出名,堪稱我國三大美食連鎖品牌之一。”
熱芭好奇地問道:“軒哥,另外兩個是什麼?”
“沙縣小吃和隆江豬腳飯。”
“沙縣小吃真的到處都是。”
“芭護衛喜歡吃拉麵嗎?”
熱芭笑著點頭:“超級喜歡,拍戲這段時間我經常拉著李希芮出去吃拉麵。”
“噢。”
熱芭撒嬌道:“軒哥,你都做拉麵了,就不打算給我們一人煮一碗拉麵吃嗎?”
“我只會做蘭州拉麵,這個要用牛肉清湯來做,現在熬湯來不及了,熬好湯還要掃湯,挺麻煩的,下次有機會再給你們做吧。”
“軒哥會去蘭州拍《野生廚房》嗎?”
“只要有人看,全國各地都會去,你家鄉西疆也會去。說到蘭州拉麵,芭護衛知道蘭州拉麵和中原拉麵在做法上有什麼不同嗎?”
熱芭搖頭道:“不造耶。”
“蘭州拉麵和麵放蓬灰水,中原山東這邊和麵一般放鹼面。”
說話的時候,張錦軒手上沒有閒著,往盆裡放了一些高筋麵粉,接著加了一些食鹽和鹼面,分多次加水把面揉成一個稍軟的麵糰。
壯壯用攝像機給麵糰和張錦軒的手拍了個特寫,只見麵糰表面光潔,盆裡乾乾淨淨,張錦軒手上沒有一點麵粉。
“真乾淨。”熱芭讚道。
“面光盆光手光三光,白案基本功,基操勿六。”張錦軒實誠地說道:“其實我不擅長做白案,只懂一點點。”
熱芭聽到這話,開始整活了,模仿張錦軒的表情包,用拇指、食指比劃道:“是隔著一個小宇宙的一點點嗎?”
張錦軒又好笑又無語:“現在的網友太6了,把我的圖都玩壞了,我說一點點真就是一點點,沒你們想的那麼厲害。”
“大人,你說啥我都信。”
張錦軒:“……”
“誒,你怎麼走了,生氣啦?”
“麵糰醒發半小時,我出去和黃河大鯉魚告個別,要把它做成菜,於心不忍啊。”
半個小時後,六斤多的黃河大鯉魚從活魚變成死魚,張錦軒把它的遺體處理得特別乾淨,還在魚身上一刀接一刀地打花刀。
魚心不刃,因為內臟早被掏掉了。
內臟也沒有浪費,劉玉山老婆拿去做水煮魚雜。
前世張錦軒看過一些人殺鯉魚,要在魚鰓下劃一刀,把所謂的“腥線”抽掉,這樣做出來的魚就沒有腥味了。
張錦軒專門研究過腥線為何物,科學解釋是魚類感覺水體流動的感覺器官,也叫“側線”,這玩意到底和魚腥味有沒有關係,張錦軒也沒搞懂。
他曾用抽側線的魚和不抽側線的魚做過菜,一樣的處理流程,做出來的魚好像差別不大。
魚肉腥不腥,跟魚的品質、處理手法和醃製過程有關,三方面達標,做出來的魚就不會有太明顯的腥味。
腥味主要來源於內臟、血液、腹內黑膜、魚鰓、魚牙這些,側線腥味佔比其實不算太大,並非每種魚都要抽腥線。
今天捕到的黃河鯉魚太大了,六斤多,看著像野生黃河鯉,實際是不是張錦軒心裡存疑。
千禧年前後,黃河鯉魚捕獲量銳減,有關部門向黃河裡投放了一些德國鏡鯉幼苗。這種鯉魚適應了黃河水域,與黃河鯉魚雜交繁衍,“新生鯉”算不上土生土長的純種野生黃河鯉魚。
還有些是人工養殖投放的,穩妥起見,張錦軒處理得比較精細,先抽側線,然後醃製十幾分鍾,把魚肉醃透。
鯉魚醃上,張錦軒認真地洗洗手,開始展現真正的拉麵技術—溜面。
溜面就是給麵糰順筋,讓筋性更加順暢,方便拉抻成龍鬚麵。據說一些牛逼的麵點大師能把龍鬚麵拉抻到二十扣以上。
二十扣什麼概念?
十三扣和髮絲差不多粗細,十四扣能穿針眼了,依此類推,二十扣得細如蛛絲毫毛。
只見張錦軒把麵糰搓成長條,雙手提著麵條的兩頭,抖一下甩一下,讓麵條纏成麻花狀。
再提著兩頭,拉長,抖甩,纏繞。
週而復始。
熱芭看得津津有味,聲音柔柔地問道:“軒哥,你這樣要溜多久啊?”
“溜面不能溜太久,溜久了沒有筋性,出條為止。”
“什麼叫出條啊?”
“就是麵糰變成粗細均勻有筋性的長條,不放乾麵粉也不沾手,而且非常柔軟。”
張錦軒溜好的麵條遞給熱芭看,還示意壯壯拍個特寫鏡頭,讓觀眾看清楚。
把面放回盆裡,張錦軒在長案板上灑了一層乾麵粉,抓起一團麵糰,將其拉伸後放在乾麵粉上,接著再灑乾麵粉,防止粘連。
抻面是個技術活。
張錦軒暗暗調整了一下呼吸,拉著長形麵條邊抖邊拉抻,拉到一米長左右,右手摺回,把麵糰放在左手裡。
這就是一扣,兩根面。
重複剛才的動作,拉抻,折回,兩扣四根面。
三扣八根面。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