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斤糧票……十塊錢……公社農機修造所臨時技術顧問……”秦奮在心中默唸著這些收穫,嘴角不自覺地勾起。這些在後世看來微不足道的東西,在1980年的此刻,卻是他撬動未來的第一根槓桿。
前一世,他醉心科研,疏於經營,雖成就斐然,但總有種曲高和寡的遺憾。這一世,他不僅要掌握核心技術,更要將技術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建立自己的工業王國!
思緒翻騰間,他想到了第十章結尾的那個念頭——建立一個農機維修點。這不僅能解決鄉親們的燃眉之急,更是他事業的起點,是他工業帝國的第一塊基石。
“對,就從村口那幾間沒人住的破舊泥瓦房開始!”秦奮眼中閃過一絲精光,“李大柱他們幾個,都是村裡手腳勤快、腦子也活泛的人,如果能把他們拉進來,倒是個不錯的開始。”
李大柱,是七里營大隊裡一個四十出頭的漢子,為人實在,在村裡也有些號召力,手底下常跟著幾個青壯一起接些零活。秦奮之前修拖拉機時,李大柱就常在一旁看,眼神裡滿是欽佩。
第二天一大早,天剛矇矇亮,秦奮便一骨碌爬了起來。母親王秀蘭已經開始在灶房忙活,見兒子起來,笑道:“奮兒,不多睡會兒?你這幾天又是搗鼓拖拉機又是琢磨脫粒機的,累壞了吧。”
秦奮笑著搖搖頭:“媽,我不累。我跟您說個事兒。”
他將自己的想法——盤下村口那幾間廢棄的泥瓦房,開一個專門修理農具的維修點——原原本本地告訴了王秀蘭。
王秀蘭聽得一愣一愣的,手裡的火鉗都險些掉進灶膛。她這輩子都沒想過,自家兒子不光能修好那些“鐵疙瘩”,還要自己開什麼“點”。
“奮兒……這……這能行嗎?”王秀蘭有些擔憂,在她樸素的觀念裡,農民就該老老實實種地,即便秦奮現在是公社的技術顧問,那也是“公家的人”,自己開店做買賣,那可是頭一遭。
“媽,您放心,肯定行!”秦奮握住母親粗糙的手,語氣堅定,“您想啊,現在隊裡、公社裡,甚至十里八鄉,壞了的農具、機器有多少?公社農機站人手就那麼幾個,李衛國叔他們忙都忙不過來。我把這個維修點開起來,不僅能幫大家解決大問題,還能賺點錢,讓您和妹妹過上好日子。以後,咱家再也不用為幾斤糧票發愁了!”
聽到“過上好日子”,王秀蘭眼神閃爍了一下。她何嘗不希望兒子有出息,讓家裡日子好過起來。想到秦奮這段時間帶回家的糧票、現金,還有公社領導們對他的客氣,她心中的疑慮漸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莫名的自豪與期待。
“好……好吧,奮兒,娘信你!你想幹啥,就放手去幹,娘……娘不懂那些大道理,但娘支援你!”王秀蘭用力地點點頭,眼眶有些溼潤。
秦小月在一旁聽著,似懂非懂,但看到哥哥信心滿滿的樣子,也用力揮了揮小拳頭:“哥,我支援你!以後我也幫你!”
秦奮摸了摸妹妹的頭,心中暖流湧動。家人的支援,是他最大的動力。
早飯過後,秦奮揣著這些天積攢下來的幾塊錢和糧票,徑直找到了李大柱家。
李大柱正蹲在門口編筐,見秦奮來了,連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草屑,熱情地招呼:“哎喲,秦奮兄弟,稀客啊!快,屋裡坐!”
“大柱哥,別忙活,我說幾句話就走。”秦奮開門見山,“我想盤下村口那幾間沒人住的破泥瓦房,開個農機維修點,想請大柱哥你和兄弟們幫幫忙,以後維修點開起來了,也少不了你們的活計。”
李大柱聞言,眼睛一亮。秦奮的本事他是親眼見過的,那幾臺報廢的拖拉機,在他手裡跟活過來一樣,簡直是神乎其技。現在秦奮要自己開維修點,這可是大好事!他們這幫人,有力氣,但沒技術,平時只能幹些雜活,賺點辛苦錢。如果能跟著秦奮幹,哪怕是打打下手,學點皮毛,也比現在強。
“秦奮兄弟,你這話說的!”李大柱一拍大腿,“那幾間破房子,空著也是空著,你要用,那再好不過!至於幫忙,你開口了,哥哥我還能說二話?你放心,這事包在我身上!回頭我就叫上虎子、石頭他們幾個,幫你把那地方拾掇利索!”
他口中的虎子、石頭,都是村裡和他關係不錯的青壯。
秦奮見李大柱如此爽快,心中大定:“那就多謝大柱哥了。至於那房子的事,我跟村裡說一聲,該給多少租金,我們還是按規矩來。”
“嗨,那能值幾個錢!”李大柱擺擺手,“不過既然你這麼說,回頭跟隊長或者王支書知會一聲也好,免得有人嚼舌根。”
事情比秦奮想象的還要順利。李大柱果然是個行動派,當天下午就召集了四五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跟著秦奮一起去了村口那幾間廢棄的泥瓦房。
那幾間泥瓦房果然破敗不堪,屋頂漏了幾個大洞,窗戶也只剩下歪歪扭扭的木框,牆壁上滿是青苔和裂痕,院子裡雜草叢生,幾乎沒人高。
“這地方,確實得好好拾掇拾掇。”秦奮皺了皺眉,不過他並不氣餒。在他的“工業霸主系統”裡,一個現代化的維修車間藍圖早已清晰可見,眼前這點困難,不過是萬里長征第一步。
在秦奮的指揮和李大柱等人的賣力下,清理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掃去蛛網,清除雜草,修補屋頂的破洞,用黃泥糊上牆壁的裂縫。雖然簡陋,但一個維修點的雛形漸漸顯現出來。
秦奮也沒閒著,他一邊指導大家,一邊從家裡搬來了他那套寶貝工具——那是他上次從公社領的,還有些是他用系統最佳化過的“特製”工具,雖然數量不多,但都極為趁手。
他還特地去了一趟公社,找到了王奎山書記。
王奎山聽聞秦奮要自己辦農機維修點,不僅沒有反對,反而大加讚賞:“好啊!秦奮同志,你這個想法非常好!公社正愁農機維修力量不足呢,你能主動挑起這個擔子,是為全公社的老百姓辦好事、實事!”
他當即拍板:“維修點就掛靠在咱們公社農機修造所下面,算是我們的一個便民服務點。你放心大膽地幹,需要什麼支援,儘管跟公社提!執照什麼的,我讓李衛民去給你跑,保證儘快辦下來!”
有了王書記這番話,秦奮更是如虎添翼。李衛民辦事也利索,沒過兩天,就幫秦奮把一些基本的手續給辦妥了,雖然還不是後世那種正規的營業執照,但在當時,公社書記點頭,再有個掛靠單位,那就是最大的“合法性”。
泥瓦房修葺一新,雖然依舊簡陋,但至少能遮風擋雨。秦奮又找了塊舊木板,用毛筆蘸著墨,歪歪扭扭但清晰有力地寫上了五個大字:“紅星農機維修點”。李大柱找來兩根木樁,把這塊招牌往維修點門口一立,雖然土氣,卻透著一股新生事物的勃勃生機。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