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河拖拉機廠要派人來“學習交流”的訊息,秦奮並不意外。實際上,當“遠風”水泵的漣漪效應擴散到一定程度,尤其是他放出要搞研發車間和新式柴油機的風聲後,有同行前來探查,是遲早的事。
這不,訊息剛在縣裡傳開沒兩天,王奎山書記的電話就先一步打到了公社,再由公社轉告給了秦奮。
“奮兒,鄰省洛河拖拉機廠,你知道吧?那是咱們國家拖拉機行業的老大哥之一!”電話裡,王奎山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凝重,“他們廠的孫建副廠長,派了個技術考察組,點名要到咱們紅星農機廠來看看。帶隊的是他們的技術科長,還有幾個工程師。說是學習交流,但這個節骨眼上……你懂的。”
秦奮握著話筒,神色平靜:“我明白,王書記。這是好事啊,說明咱們紅星廠的工作,引起上級大廠的重視了。”
“你小子,心態倒是好!”王奎山在那頭笑了笑,“不過也別大意。洛河廠家大業大,技術實力雄厚。他們這次來,恐怕不單單是看看水泵那麼簡單,多半是衝著你的研發車間和柴油機來的。你可得把握好分寸,別讓人家三兩下把咱們的老底都給掏了去。”
“您放心,王書記,我心裡有數。”秦奮自信地應道,“咱們紅星廠雖然小,但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軟柿子。他們想來交流,我們歡迎。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嘛!”
掛了電話,秦奮的嘴角勾起一抹深思的笑意。洛河拖拉機廠,孫建……他在腦海中過了一遍這兩個名字。上一章末尾所提及的這位精明幹練的副廠長,顯然不是個等閒之輩。這次派人來,名為學習,實則摸底。
不過,正如他對王奎山所說,他並不怵。紅星廠的底氣,不在於現有多少家當,而在於他腦海中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圖譜”寶庫。
“栓柱,大柱!”秦奮揚聲喊道。
正在車間角落裡,頭對頭捧著一本《機械製圖基礎》啃得津津有味的劉栓柱和李大柱立刻跑了過來,臉上還帶著油墨印。
“廠長,啥事?”
秦奮看著兩人日漸褪去青澀,眼神中多了幾分沉穩和求知慾的模樣,滿意地點點頭:“過兩天,鄰省的洛河拖拉機廠要派個技術組來咱們廠參觀交流。你們兩個到時候都打起精神來,把咱們廠最好的一面拿出來。”
“洛河拖拉機廠?”劉栓柱瞪大了眼睛,“那可是生產‘東方紅’拖拉機的大廠啊!他們來咱們這小廠學習啥?”
李大柱也憨厚地撓撓頭:“是啊廠長,俺們這兒,除了水泵,也沒啥拿得出手的呀。”
秦奮笑道:“誰說沒有?咱們‘遠風’水泵的技術,咱們改進的生產工藝,還有咱們正在建設的研發車間,這些都是咱們的亮點。更重要的,是咱們紅星廠全體職工的精神面貌!”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到時候,你們就負責介紹咱們水泵的生產流程和技術特點。記住,不卑不亢,咱們掌握的技術,都是實打實的。但關於柴油機的事情,如果他們問起,就說還在初期摸索階段,不要透露具體方案和圖紙,明白嗎?”
“明白!”兩人齊聲應道,雖然對廠長為何如此鄭重有些不解,但對秦奮的指令,他們向來是無條件執行的。
接下來的兩天,紅星農機廠依舊按部就班地運轉著。
“遠風”水泵的生產線在秦奮的持續最佳化下,效率又有了細微的提升。他根據“圖譜”中【精密製造工藝模組】的知識,結合現有條件,又改進了幾處水泵葉輪和泵體的鑄造模具,使得鑄件的精度更高,後續的機加工序也更加省時省力。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改動,卻實實在在地提升了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和生產效率。
辦公樓後的那片空地上,研發車間的地基已經挖好,磚牆也開始一點點壘起。雖然還只是個雛形,但秦奮規劃的區域劃分、裝置預留位置,都透著一股超越時代的專業氣息。他甚至已經開始讓劉栓柱和李大柱收集一些廢舊的發動機零部件,作為後續拆解學習的教具。
全廠的學習氛圍也愈發濃厚。秦奮親自編寫的掃盲識圖教材、基礎機械原理講義,成了工人們工餘時間最搶手的讀物。夜校的燈光,也常常亮到深夜。
這天上午,一輛藍色的“嘎斯”吉普車和一輛中巴車,緩緩駛入了紅星公社的地界,最終停在了紅星農機廠的門口。
車門開啟,先下來的是幾位穿著中山裝或的確良襯衫,手拿公文包的中年人,正是洛河拖拉機廠派來的技術考察組。為首的是一位五十歲上下的男子,頭髮梳得一絲不苟,戴著黑框眼鏡,神情嚴肅,正是洛河拖拉機廠的技術科長,錢衛東。他正是上一章中對紅星廠搞柴油機不以為然的那位。
在他身後,還跟著一位三十出頭的年輕人,同樣戴著眼鏡,但鏡片後的目光卻銳利許多,不時打量著周圍的環境。他叫趙啟明,是孫建副廠長特意點名派來的年輕技術骨幹,以觀察細緻、思路開闊著稱。
秦奮早已帶著劉栓柱和李大柱等在門口迎接。
“歡迎歡迎!歡迎洛河拖拉機廠的各位專家領導蒞臨指導!”秦奮滿面春風地迎了上去,主動伸出手。
錢衛東科長略一點頭,和秦奮握了握手,語氣平淡地說道:“秦廠長客氣了,我們是來學習的。孫副廠長對你們紅星廠的‘遠風’水泵評價很高,特意派我們來取取經。”
“孫副廠長過譽了。我們紅星廠底子薄,還在摸索前進,當不得‘取經’二字,互相交流,共同進步。”秦奮不卑不亢地說道,引著眾人向廠內走去。
一場沒有硝煙的“切磋”,就此展開。
首先參觀的自然是“遠風”水泵的生產車間。
錢衛東等人一走進車間,眉頭就不自覺地微微皺了一下。與他們洛河廠窗明几淨、裝置龐大的現代化車間相比,紅星廠的車間顯得有些簡陋,光線也略暗,機器裝置大多是老舊型號,充斥著機油和金屬加工的氣味。
“秦廠長,你們這生產條件……確實艱苦了些。”錢衛東推了推眼鏡,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優越感。
秦奮微微一笑:“錢科長說的是。我們是社隊企業,白手起家,條件自然比不上洛河這樣的大廠。不過,我們紅星廠的工人,有那麼一股子不服輸的鑽研勁頭。”
他一邊說,一邊引導著眾人參觀。劉栓柱和李大柱則在一旁,按照秦奮事先的交代,詳細介紹著每一道工序。
“這是我們改進的葉輪鑄造模具,透過最佳化流道設計,減少了縮孔和砂眼,成品率提高了近10%……”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