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奮在辦公室裡擲地有聲的那句“電扇標準,從今往後,也要由我們紅星廠來定!”,如同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在劉栓柱和李大柱的心中激起了層層漣漪。他們雖然對“制定標準”的深遠意義尚處於懵懂狀態,但廠長那股睥睨一切的自信和豪情,卻深深感染了他們。一種前所未有的參與感和使命感,讓他們熱血沸騰。
夜校的燈光下,除了柴油機構造圖和機械原理,劉栓柱和李大柱的桌面上,又多了一疊厚厚的、由秦奮親手整理出來的《“遠風”牌電風扇優質製造標準(草案)》初稿。
這可不是簡單的幾頁紙。
秦奮幾乎是將“圖譜”中關於1980年前後全球主流電風扇製造與安全標準,以及未來二十年技術演進趨勢的相關精華,進行了一次徹底的篩選、消化和提煉。他剔除了那些過於超前、以紅星廠現有乃至未來幾年都不可能達到的技術壁壘,也摒棄了那些不符合國內實際使用環境和消費習慣的細枝末節,保留並強化了那些能夠顯著提升產品質量、耐用性和安全性的核心指標。
草案初稿,洋洋灑灑近百頁,從電機的額定功率、能效比、溫升限制,到扇葉的材質要求、最佳攻角與風量輸出曲線的匹配;從防護網罩的網孔安全間隙、結構強度,到塑膠部件的阻燃等級、耐熱性、耐候性;從開關按鍵的壽命測試,到電源線的線徑標準、絕緣層耐壓等級、抗拉扯強度;甚至連包裝箱的抗壓、防潮、防震標準,以及說明書的規範化、易懂化,都做了詳盡的規定。
每一條標準的後面,秦奮都用紅筆標註了“理論依據”、“參考來源”以及“紅星廠現有技術水平評估”和“改進方向與可行性分析”。
劉栓柱和李大柱捧著這份草案,就像捧著一本天書。
“廠長,這……這比咱們廠裡所有規章制度加起來都厚啊!”劉栓柱咂舌道,他原以為定標準就是寫幾條注意事項,沒想到秦奮一出手就是如此係統而龐雜的“大部頭”。
李大柱則對著一條“扇葉動平衡精度需控制在0.5克·毫米以內”的條目,皺眉苦思:“廠長,這個‘克·毫米’是個啥單位?咱們以前都是憑老師傅的手感和經驗來調扇葉平衡,稍微有點抖就加個配重塊,這東西咋量?”
秦奮早料到他們會有此問,笑著解釋道:“‘克·毫米’是衡量不平衡量大小的單位。簡單說,就是不平衡的質量乘以這個質量到旋轉中心的距離。這個精度要求,比我們現在高得多。至於怎麼量,我已經在研發車間的規劃裡,預留了‘動平衡測試儀’的安裝位置,等裝置到了,一測便知。”
他又指著另一條:“比如這個‘電機連續無故障執行時間不低於5000小時’,這可不是拍腦袋想出來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從軸承的選擇、潤滑脂的配方、線圈的繞制工藝和絕緣處理上,一步步達到這個目標。一旦我們宣稱‘遠風’電扇符合這個標準,那就是對消費者的鄭重承諾!”
接下來的日子,秦奮的辦公室成了標準研討的“主戰場”。
白天,劉栓柱和李大柱依舊奮戰在生產一線和技術攻關小組,但他們的目光,已經帶上了“標準”的審視。看到某個生產環節可能存在的隱患,或者某個工藝引數可以進一步最佳化以達到草案要求,他們都會立刻記錄下來。
晚上,三人便湊在一起,逐條逐句地研讀、討論、修改那份標準草案。
秦奮負責講解每一條標準設立的初衷、技術原理以及它能帶來的質量提升。他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遠風”電扇的實際案例,循循善誘。
劉栓柱作為生產主管,更多地從實際操作的可行性、生產成本的控制、工人技能的適應性等方面提出疑問和建議。“廠長,這條‘所有塑膠外殼部件採用ABS工程塑膠,並新增抗紫外線劑和抗靜電劑’,成本會不會太高?咱們現在用的普通PP料,雖然強度差點,但便宜不少啊。”
秦奮耐心解釋:“栓柱,ABS的強度、韌性和表面光潔度都遠勝PP,更重要的是耐熱性和尺寸穩定性。至於抗紫外線劑,能保證咱們的電扇在南方那種日照強烈的地區用上幾年也不會發黃變脆。抗靜電劑則是為了減少灰塵吸附,保持清潔。這筆投入,換來的是產品壽命的延長和口碑的提升,長遠看是划算的。而且,我已經讓供銷科去了解ABS原料的渠道和價格了,透過批次採購,成本可以控制在一個合理範圍。”
李大柱作為技術骨幹,則更關注技術細節的實現路徑和檢測方法的建立。“廠長,關於‘電機噪音控制在55分貝以下’,咱們現在好像沒有精確測量噪音的裝置吧?而且車間裡本身噪音就大,怎麼判斷達標?”
秦奮點頭:“問得好,大柱。我已經委託縣科委幫忙聯絡採購‘聲級計’了,以後我們會在研發車間專門建立一個簡易的‘靜音測試房’,用來進行精確的噪音檢測。而且,降低噪音的關鍵在於電機軸承的精度、扇葉的流體動力學設計以及整機的裝配工藝,這些都是我們可以透過技術改進來實現的。”
在這樣的反覆研討和思想碰撞中,劉栓柱和李大柱對“標準”二字的理解,從最初的敬畏和茫然,逐漸變得清晰和深刻。他們開始明白,標準不是束縛,而是提升的階梯;不是門檻,而是領先的旗幟。
他們的“家庭作業”,也從最初的死記硬背,轉變為主動思考。有時,為了一個引數的合理性,兩人甚至會在夜校下課後,在路燈下爭論得面紅耳赤,第二天再帶著各自的理由去找秦奮“評理”。
秦奮樂於見到這種改變。他深知,一個企業的技術進步,離不開一線骨幹的成長。他要的不是唯唯諾諾的執行者,而是能夠獨立思考、勇於提出見解的合作伙伴。
與此同時,紅星農機廠的其他方面也在穩步推進。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