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霸主1980

第67章 太陽廠的囊中之物

“小虎,巧玲,”秦奮的聲音將他們從澎湃的心緒中拉回現實,“國際訂單雪片般飛來,國內市場也嗷嗷待哺。我們紅星廠現在的這點產能,說句不好聽的,連給人家塞牙縫都不夠。‘優先供應老客戶,接受全國預訂’這句話,如果產能跟不上,就會立刻變成一句空話,砸的是我們紅星廠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金字招牌!”

他伸出手指,在桌面上重重一點:“所以,擴大再生產,讓我們的產能實現一次質的飛躍,這是我們當前壓倒一切的頭等大事!是死命令!”

王小虎一聽這話,臉上興奮的紅暈更甚,他猛地一拍大腿:“秦廠長,您就說怎麼幹吧!我王小虎這條命,從今往後就拴在廠裡了!要人有人,要力氣有力氣!”這幾日供銷科的盛況,他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巴不得廠子能立刻變出三頭六臂來滿足那些渴求的訂單。

張巧玲則更為冷靜,她點點頭,接過話頭:“秦廠長,產能的瓶頸主要在反應釜的效率、物料輸送和後端處理。要大幅提升,恐怕現有的車間和裝置都得進行一次徹底的革新。而且,正如您之前所說,針對出口,我們的品控標準必須再次提升,這對生產線的穩定性和工人的熟練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巧玲說的沒錯。”秦奮讚許地看了她一眼,“所以,這次擴大再生產,不是簡單的添幾臺裝置,多招幾個人那麼簡單。我們要的是一次脫胎換骨的升級!”

他的目光掃過兩人,語氣堅定:“我的初步設想是,在現有廠區的東面,再徵一塊地,至少五十畝!建設全新的現代化生產車間,專門用於HS-01A和HS-02A的規模化生產。目標是……在現有產能的基礎上,至少翻五倍!”

“五……五倍?!”王小虎倒吸一口涼氣,眼睛瞪得像銅鈴。他原以為秦奮的目標是翻一番或者兩番,沒想到胃口這麼大!這幾乎等於再造幾個紅星廠!

張巧玲也心頭一震,但她很快便開始在腦中飛速盤算可行性。五倍的產能,意味著全新的生產線設計,更高效的連續化生產流程,以及對原材料供應、能源消耗、倉儲物流的全方位考量。這其中的技術難度和工程量,無疑是巨大的。

秦奮微微一笑,他知道這個數字的衝擊力。“我知道這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市場不等人,機遇稍縱即逝。我們現在就是要用最快的速度,搶佔全球市場的灘頭陣地!”他胸有成竹地說道,“土地的事情,我會去和王書記他們談,鳳棲縣現在把我們當寶貝,只要我們有決心,有能力消化這麼大的產能,他們沒有理由不支援。”

“至於技術和裝置,”秦奮的眼神中閃過一絲神秘的光芒,那是源自“工業圖譜”的強大底氣,“我會親自設計全新的生產線。關鍵裝置,能買的買,買不到的,或者國外對我們敝帚自珍的,我們就自己造!巧玲,技術科接下來要全力配合我,完成新生產線的工藝流程設計和關鍵非標裝置的研發試製。”

“是!秦廠長!”張巧玲眼中燃起了挑戰的火焰,秦奮每一次提出看似不可能的任務,最終都能化腐朽為神奇,這讓她對這次的宏偉藍圖也充滿了信心。

行動,雷厲風行!

當天下午,秦奮便帶著王小虎和工廠的幾位老技術員,拿著初步的規劃草圖,直奔縣委。

王奎山書記和李順才等縣領導聽完秦奮的彙報,看著那份宏偉的擴建藍圖,以及秦奮對國際市場前景的樂觀預估,一時間也是被鎮住了。五十畝地!產能翻五倍!還要賺外國人的美金!

“好!好小子!有魄力!”王奎山書記激動地一拍桌子,看向秦奮的眼神裡滿是欣賞和期望,“秦奮同志,不,秦廠長!你儘管放手去幹!別說五十畝,就是一百畝,只要你們紅星廠能用得上,能為我們鳳棲縣爭光,能為國家賺外匯,縣裡砸鍋賣鐵也給你們批!”

“政策上,一路綠燈!手續上,特事特辦!”李順才也跟著表態,臉上洋溢著與有榮焉的自豪。紅星廠如今的聲勢,早已超出了一個普通縣級工廠的範疇,這是鳳棲縣乃至地區的一張名片!

有了縣裡的鼎力支援,土地問題迎刃而解。僅僅三天時間,紅星廠東面一大片原本荒蕪的土地便被劃撥出來,插上了紅星廠擴建工程的界樁。推土機的轟鳴聲很快便打破了這片土地的寧靜。

與此同時,紅星廠內部,一場轟轟烈烈的生產自救與技術革新也在秦奮的主導下全面展開。

在等待新廠房建設和新裝置到位的空窗期,秦奮並沒有閒著。他親自帶領技術科和生產一線的骨幹,利用腦海中“工業圖譜”提供的精妙資料和最佳化方案,對現有的幾條HS系列材料生產線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造。

“這裡,反應釜的攪拌槳葉角度可以再最佳化一下,增加湍流強度,能提高反應速率至少百分之五。”

“那邊的物料輸送管道,彎頭太多,改成直線或者大弧度,能減少阻力,提升輸送效率。”

“廢料預處理環節,增加一道磁選工序,可以有效去除金屬雜質,提高最終產品純度,減少後續裝置損耗。”

秦奮如同一個經驗最豐富的外科醫生,精準地指出現有生產線的每一處“病灶”,並給出立竿見影的“治療方案”。他甚至利用圖譜中的知識,設計了幾種結構簡單但效果顯著的輔助裝置,讓工人們用廠裡現有的材料和機床連夜趕製出來,安裝到了生產線上。

短短一週時間,奇蹟發生了!

經過這一輪“小手術”,紅星廠HS-01A和HS-02A的日產量,在沒有增加任何大型裝置的情況下,硬生生拔高了近四成!

這個數字,讓供銷科的同志們喜出望外,原本堆積如山的訂單意向書,似乎終於看到了一絲緩解的曙光。而廠裡的工人們,更是對秦奮佩服得五體投地。在他們看來,秦廠長簡直就像是神仙下凡,隨便動動手,就能點石成金!

但這在秦奮看來,僅僅是開胃小菜。他的目光,早已投向了那片正在火熱建設中的新廠區。

時間一天天過去,鳳棲縣東郊的紅星廠新廠區,以一種肉眼可見的速度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工業圖譜”提供的最佳化廠房佈局圖指導下,數座高大、寬敞的現代化鋼結構廠房拔地而起。與老廠區略顯擁擠和陳舊的磚混結構車間相比,新廠房無論是採光、通風,還是內部空間利用率,都不可同日而語。

秦奮幾乎是吃住在了工地上和技術科。他一邊緊盯著新廠房的建設質量和進度,一邊帶領張巧玲和技術科的骨幹們,不分晝夜地完善著全新生產線的詳細設計圖紙。

“這條生產線,我們將採用連續化密閉生產工藝,從原料投放到成品包裝,儘量減少人工干預,提高效率,保證品質穩定。”秦奮指著一張巨大的工藝流程圖,對圍攏在身邊的技術員們講解著。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