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真正的結盟,而能左右吳國的,其實是以您為代表的這些老貴族們。”
“你們遵守周禮,有原則,我不指望你們,還能指望誰?”
一番話說得公孫徹大為受用,頻頻頷首。
但宋子謙知道,這都是次要的,他已經洞悉了公孫徹的最終訴求。
這老登,想要保全整個公孫氏,長久不衰。
於是,宋子謙再次開口道:“周禮崩儘管不能全因律令不明,但這一次明法,若是能讓吳國大興,則吳王將會成為您公孫氏的刀,任上面王位如何更迭,掌握這把刀的人,只是退至幕後,誰能傷您呢?”
公孫徹抬起頭,蒼老渾濁的眼睛,閃出一抹光彩。
他明白,這是宋子謙交底了。
他這是在向自己投誠,但也確實如宋子謙說的一樣。
公孫氏並不擔心王位由誰來坐,他們作為諸侯的臣子,只要一直保持地位不升不減,就足夠了。
站得太高,往往成為別人攻擊的物件。
可若是站得太低,又成了別人欺負的物件。
保持中立很難。
沒有鐵腕的宗主來掌控一切,很難做到不在動盪中儲存實力。
哪怕,他已經聽說,有的諸侯國,有些強大的宗族,甚至開始想要把君王驅逐。
公孫徹有做過當諸侯的夢。
但他覺得還不到時候,沒有家族的積累,急著爬上去,也很容易摔下來。
公孫徹活了八十年,看過太多興衰。
他自認為自己見過很多人,可像宋子謙這麼年輕,就有這個見識的,他還是第一次見。
公孫徹打量著宋子謙,微笑道:“若是讓你歸宋,你覺得你會用多少年,來壯大你們宋國,又要用多少年,來爭那個盟主的位置?”
宋子謙淡淡道:“保五爭三!”
“什麼?”
公孫徹以為自己耳背,聽錯了。
宋子謙大言不慚地又說了一遍,公孫徹笑了,笑宋子謙不說實話。
於是,宋子謙面色嚴肅起來,說道:“保七爭五!”
公孫徹還是搖頭。
宋子謙深吸一口氣,頷首道:“司空大人看人真準,我確實有保十爭八的想法,畢竟,我若歸宋,國中的幾大氏族,也需要時間來擺平。”
公孫徹笑了,正要開口,聽到外面公孫義元回來,便住了口,不再說話。
宋子謙看向公孫義元,見對方來了,手中還帶著一卷竹簡,遞向自己,好奇道:“誰送來的?”
“一個自稱顏氏的姑娘。”公孫義元微笑道。
宋子謙怔了怔,接了竹簡又問,“她人呢?”
“走了!”
“走了?”
公孫義元點頭,“我邀請她進來的,但她搖頭,只說把這竹簡給你就行,她會在質子館,等你回去。”
宋子謙展開竹簡,當著二人的面,看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