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梟心情越發向好,感覺到吳王的厚愛,跪下叩首道:“父王,兒臣一定謹記在心,時刻提醒自己。”
“嗯。”吳王露出滿意的表情,點點頭,讓吳梟退下。
他看著棋盤另一面的公孫徹,問道:“是寡人之前忙於政務,忽略了這兩個兒子嗎?我竟將他們各自的天賦,給忽視,換成了他們不擅長的,是寡人為君的失察嗎?”
公孫徹心說,你可拉倒吧!
你那兩個兒子不過是宋子謙用來投靠的靠山,宋子謙是擔心他們地位不穩,才用手段討好他們。
吳梟與吳攸哪兒有那麼驚人的洞見?
但公孫徹不敢明說,只是點點頭,說些恭維的話。
吳王也不再糾結,又跟公孫徹對弈兩局,便收了棋盤,去殿後了。
公孫徹這才起身走出王宮。
與他想的不一樣,吳梟離開王宮後,並沒有走,而是在等自己。
於是,公孫徹讓他一起上了馬車。
吳梟捧著帛書,看著公孫徹道:“我現在拿到少正一職,但是我,有點信不過宋子謙,制定律法這種事情,我不想都指望著他,你覺得呢?”
公孫徹頷首,“理應如此。”
“可是……”吳梟隱含一種擔憂。
公孫徹笑了,“沒什麼好可是的,你對宋子謙表面倚重,暗中監控,用利益來籠絡他歸心,他確實有能力,但不能讓他全程左右你的命運。”
吳梟道:“我也是這個意思。”
公孫徹便接著道:“可適當的冷落他一段時間,把重心用來制定田律,出細則,公示吳國百姓,現在少犯錯,讓子攸多做多錯,大王心裡自有一杆秤。”
吳梟喜道:“是,我也是這個意思。”
公孫徹不動聲色地白了一眼吳梟,又問,“你身邊可有得力的幫手?”
“自然有!”吳梟多了個心眼。
公孫徹這隻老狐狸,也不好對付,絕不能讓他把手伸到自己身邊,等回去之後,把吳幹找來,別當什麼勞什子的裨將。
不指望宋子謙的情況下,吳幹是他覺得最得力的人,沒有之一。
只可惜,他跟宋子謙差著一線。
否則,少將軍與少正的職位,都是自己的。
公孫徹看出吳梟的多疑,也沒多說,結盟不能只看嘴上,要看未來收益。
既然已經選擇了吳梟,就只能一路跟到底。
吳梟問了些公孫徹田律制定的禁忌,公孫徹也都給出自己的解答。
兩人對大致扼制高嶽等新貴族的擴張,看法基本一致。
公孫徹就不再強求,方向一樣,就沒什麼好說的。
來到司空府,吳梟下了馬車,沒有進來再看宋子謙,只是讓公孫徹轉達,他已經拿到了上任少正的帛書。
公孫徹也沒有多說,看著吳梟離開,才邁步回府。
他沒有先回書閣,而是以散步為由,先來到了宋子謙臨時居住的別院。
還沒進院,就聽到公孫義元與宋子謙的談話聲。
“宋公子,我覺得吳梟世子不會是那樣的人,他今天若是能得到君上的命令,一定會來報喜。”
“那你要說錯了,我其實沒那麼重要,尤其是個質子,這種尷尬的身份,我能證明自己有些價值,已經很好了,難道你還指望著他們把我扶到六卿的位置,讓我在吳國當差嗎?”
“如果不是你的提議,子梟他可能……”
公孫徹不等公孫義元再說下去,咳嗽了一聲,邁步走進別院。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