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鳳二年,這一年,霍光終於獨攬大權,威震海內,莫有不服。
外無憂患,內無煩憂,國泰民安,盛世將顯。
不管霍光的對頭對他有多麼的不滿,但緩緩平息的國內矛盾和逐漸恢復的民生,讓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認霍光治國手段。
對外安撫漸漸弱小的匈奴,對內則經過鹽鐵會議稍稍讓步,不但緩解了國內矛盾,還減輕了百姓負擔,至少天下人對霍光還是滿意的。
這個時候沒人會和如日中天大司馬大將軍過不去。
丞相田千秋基本上處於半隱退狀態,桑弘羊自隱退後就徹底沒了訊息,蘇武沒了兒子蘇元的牽連,典屬國的位置坐的有滋有味。
值得一提的是‘燕蓋之亂’功臣杜延年及舉報有功的燕倉被封侯了,杜延年因親自帶兵平息上官桀父子陰謀,封建平侯。
燕倉因舉報有功封宜城侯,原丞相徵事任宮捕獲上官桀,雖失誤將其殺死,但也是大功一件,封弋陽侯。
還有殺死上官安的丞相少史王山封商利侯........有劉旦造反時屬官韓義挺身而出極力勸阻,劉旦非但不聽還將其殺害,濟陰人魏相回答小皇帝問策時大肆稱讚,劉弗陵深以為然,提拔其子韓延壽為諫大夫。
張安世被提拔為霍光副手,擔任要職,杜延年因志節忠誠,提拔為太僕、右曹、給事中.......
可以想象,一場叛亂成就了多少人,又有多少人因此受益。
而劉旦呢?
朝廷事後商議其諡號為‘刺’,剛愎暴戾曰刺,暴力無親曰刺............
四月,劉弗陵從建章宮遷居未央宮,正式接觸朝政,但可以預見,他的存在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六月,劉弗陵眼看因‘燕蓋之亂’牽連之人充斥牢獄,作為接觸朝政後的第一份旨意就是大赦天下,霍光雖然心有不滿,但畢竟是皇帝接觸朝政後的第一次旨意,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同年,匈奴於受降城駐紮,防備大漢襲擾。又在受降城以南餘吾水架設橋樑,若是不敵可及時逃跑。
匈奴派遣使節準備和大漢聯姻,又擔心不同意,害怕損傷了威望,於是向使節暗示,不過負責此事的蘇武卻裝聾作啞,當作沒聽出來,氣的匈奴單于差點吐血。
-----------------
眼看又到了秋收之後,而病已在幹什麼?
朝堂上的事情與他無關,這段時間倒是頗為平靜,每日讀書、練武,要不就是騎馬於城外賓士,倒是認識不少長安和關中的遊俠。
病已來自後世,對這些被主流排斥的人倒沒有什麼想法,遇到志趣相投的他也與之結交,但遇到為非作歹的他也不客氣,二話不說就將其打倒,扭送京兆尹,倒是得了不少賞賜。
為此老師復中翁沒少說教他,但他卻不以為然,當時和老師‘深談’之後,復中翁就不再過問,只是眼中的落寞看的病已有些無奈。
老師希望自己成為一個謙謙君子,更希望自己成為受人敬仰的讀書人,但自己的身份..............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