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之我是劉病已

第20章 關中本位 陵邑制度

甚至......還有所不如!

其實也很好理解,當年戰國七雄輪番上場,其國力都是相當,他們注重自身發展,說起來那時候的中原各地區發展還很平衡。

但自從統一六國之後,秦始皇遷天下貴族富戶齊聚咸陽,地方上發展幾乎停滯。

漢繼秦制,並且漢進一步加強關中本位的理念,更是延伸出大漢獨有的陵邑制度,每個陵邑的建成都會遷移大量的天下豪強富戶前來皇陵周圍定居。

這樣不但能拔除地方上的禍害,還能有效減弱地方勢力,加強關中實力和經濟。每次遷移必然帶來大量的人口和錢財。

這些富戶豪強在地方上作威作福,但來到勳貴遍地的關中,卻只能夾起尾巴做人,稍有不慎就會被教做人。

此法有效遏制了地方勢力的增長,也減輕了地方百姓的負擔,更是讓地方太守,刺史,縣令治理地方時,少了很多掣肘,方便朝廷政令實施,可謂好處多多。

但如此一來,也讓地方上的經濟很難發展,就像是朝廷定期掠奪地方一樣,將地方上財富一波帶走。

不過,這對底層百姓確實是件好事,沒了這些作威作福的地方豪強,不但能空出大量的土地,分發給新增人口,還能減少百姓和中上層的矛盾,使得地方上百姓休養生息,人口大大增加。

這也是霍光執政以來始終堅持陵邑制度的原因,因為這是以最低的成本,消除天下隱患的最直接辦法。

至於損害了地方豪強地主和世家的利益?呵呵,損害了又如何?誰又在乎?大漢從來不是以世家治天下,而是以勳貴共治天下,特別是軍功貴族。

-----------------

張賀講了很多,他發現這孩子的理解和領悟能力很強,甚至有的時候提出的問題連他都有力不逮,這讓他既是高興也是遺憾。

他想起了先帝,先帝要是知道自己有這麼一個曾孫活著的話,怎麼會讓他受到如此悲慘命運。但世事無常,誰讓這孩子的祖父是個“罪人”呢。

過定陶國、河南郡、司隸.....當病已看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函谷關時,他知道自己終於又回到長安了.......

這一路上他懂了很多,一來有張賀的教導,二來他也親眼看到了大漢百姓現在的生活情況。說句實話,真的.....很苦!

但他現在什麼都改變不了,甚至很多後世的東西都不敢現在拿出來。

函谷關乃是武帝劉徹時期新建,處於秦嶺山脈東段崤山山脈的深山峽谷之中,北依鳳凰山,南臨青龍山,皂澗河穿流而過。

進入函谷關後,就好像進入了另一個世界,這裡不管是百姓面色,還是穿著,都遠勝其他地區,這更是讓病已體會到了關中本位的強大。

進入關內,算是進入到了司隸校尉管轄地區,在官道上不時能看到疾馳而過的騎兵巡視,更有揹負重要文書的信使。

張賀沒有在關內停留,進入關內就等於進入了朝廷的視線,之前他可以摸魚,拖拉,但現在他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前往長安,這就是態度。

好在病已這些年身體早已今非昔比,路上更是請教張賀學習騎馬,當學的差不多的時候哪怕大腿內側磨的血肉淋漓,他也咬牙堅持,沒有放棄。

這是他必須過的一關,大漢自高祖起就沒有孬種皇帝,哪怕是百姓敬仰的文皇帝也是能上馬殺敵的勇士,所以他必須學會騎馬,省的鬧出笑話,平白讓人小看........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