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目光之長遠,臣遠有不及!”
“世人只顧眼前之人,多如過江之卿,陛下又何必去管他們如何評說呢?”
霍光也起身來到皇帝跟前,負手而立,此時他不再是那個威壓天下十餘年的大司馬大將軍,而成為一個敦敦教導晚輩的長者。
大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望著眼前大河,霍光的聲音顯得極為高昂!
“臣年少得兄長之故,入宮隨侍孝武皇帝左右,謹小慎微,不敢有絲毫逾越。如此有對突然富貴的惶恐,亦有擔心連累兄長之故。”
“兄長年少就名滿天下,孝武皇帝之恩寵無人能及。”
“本以為此生能在兄長羽翼下成長,但事與願違.....”
此時霍光有些黯然,但隨即看向天子道:“此事告訴臣一個道理,那就是世事無常,誰也不知明天會發生什麼。”
“或許今日之政將為害後世,但亦有可能造福天下。”
“大漢今日之局勢前無循例,所行之政誰又知為利為害?不過是走一步看一步,遇到一事解決一事。”
“因此,陛下大可放開手腳,不必瞻前顧後,是非成敗就真的那麼重要嗎?”
“陛下要相信後人的智慧,就像臣相信陛下能帶領帶大漢走上前所未有之巔峰一般。”
劉詢聞言有些觸動,但還是好奇問道:“大司馬就這麼相信朕嗎?”
霍光淡然一笑,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指著大河道:“今日之時局就如這滔滔大河之水,只要源頭不絕,這大河就一日不枯竭。”
“水之源泉,就如人之性情,陛下雖年少,但已有聖君之像,且心性豁達,有容人之雅量!”
“陛下長於民間,見過百姓艱難,因此待民仁慈更古少見;亦看到過小吏之害,日後治理天下必然會嚴律法,懲貪官,惠民生。”
“只要陛下秉持本心,將來必成一代明君!”
這時桑弘羊也來到劉詢之旁,嘆道:“陛下可知當年臣第一次見陛下是何等感想?”
不等劉詢說話,繼續道:“臣見陛下不以五穀輪迴之物汙穢而親自嘗試增產之法,又聞陛下不顧鄉鄰白眼笑臉相求飽滿之良種,亦毫不避諱行工匠之事而有農耕重器。”
“那時臣就在想,要是像陛下這樣的人成為天子,大漢又將有何等變化?”
“但無論臣怎麼想,都想不到如今天子這般怎麼可能去敗壞天下?”
“陛下可知,當年您種植的蒲桃已被關中百姓爭相效仿種植,每逢八月,長安蒲桃遍地,就算是尋常百姓之家也可嘗得可口果味。”
“天子之德,在於行正道,為天下表率!”
“所謂上行下效就是如此,天子節儉則百官效仿,百姓也必行節儉之事!”
“陛下重視百姓,則官吏豪強不敢欺壓百姓過甚!”
“陛下仁慈恕人,不行殺戮,則天下怨氣、戾氣不行於世,於潛移默化之中化解人心之暴虐。”
桑弘羊躬身一禮,道:“今日所言若是孝武皇帝臣萬萬不敢言說,臣雖不怕死,但也要為家人考慮!”
“但正是陛下能恕人,能容天下人言,臣才敢與陛下言說!”
“臣要說的是,陛下心有正道,無論如何施政再差又能差到哪去?陛下儘管施為,臣雖老矣,但也願為陛下前驅,一切後果都將由臣擔之。”
“桑愛卿.....”劉詢想要說什麼卻被桑弘羊阻止。
“陛下不必勸臣,臣這一輩蠅營狗苟,就讓臣在埋進黃土之前,為陛下、為天下做些事情吧!”
劉詢有些哭笑不得,怎麼說著說著就成了為朕背鍋了?
朕是這意思嗎?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