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元當漢家天子

第20章 在賞賜上做文章

大明殿。

劉淵翻閱著餘來明主編的《元代科舉與文學》一書,此書記載了元代科舉進士的名單。

昨日,經由禮部、中書省、翰林兼國史院的反覆審查,終於,殿試名單新鮮出爐。

共有百人突圍。

蒙古、色目、漢人、南人分別二十五名。

“劉基,字伯溫,江浙行省鄉試第十四名,會試第十八名?”

劉淵看了看手中的書籍,又看看禮部遞交的最後名單。

“史書中記載,劉伯溫應該是第二十六名或者第二十五名,怎麼漲了這麼多?”

“難道是時間提前的緣故?”

劉淵也沒打算深究。

變就變吧,已經不止一件事情改變了。

史書中的記載就當做借鑑參考。

他比照著禮部名單和史書,在一張紙上勾勾畫畫,記下一些人的名字,以備後用。

這些人不愧是萬中挑一。

能在元朝科舉入仕名額如此之少的情況下脫穎而出,都不是無名之輩,好幾個都做了省級高官。

還有幾個在元史中留下了名字,寫在了元史忠義傳中。

只不過都比較簡略,也不知道具體人物情況。

所以挑選標準就兩個:能力、忠誠。

像餘闕,忠義之士,自然是入選。

勾勾畫畫,兩刻鐘後。

劉淵從一旁的木盤裡拿過一個印章,咣噹一聲,扣了一大個大章。

章印為四個字:皇帝之寶。

左側是八思巴字“皇帝”,右側為漢文“之寶”。

會試名單稽核透過。

劉淵第一次使用皇帝權利,心情很舒暢。

他又望了一下木盤另外兩枚印章,滿意極了。

他共有三枚印章。

天徽:是元朝皇帝的最高璽印,用於最重要的國家文書或聖旨上。

金石之寶:頒發重要詔書、任命重臣或接見外國使節等場合使用。

最後就是手中的皇帝之寶:用於重要的官方文書或聖旨上。

劉淵將文書放到一旁,摩挲了幾下“皇帝之寶”,而後才將其放回原處。

他的視線又落到眼前需要批覆的文書。

粗略估計,差不多有四五十份。

已經分成了兩摞。

一摞文書,裡面的內容是用大元白話或者文言文書寫。

另一摞文書,是用八思巴文進行書寫。

劉淵決定,在這方面做一些文章。

如今,他年少登基,朝中有權臣當道,許多事情做不了主,只能行使一下蓋章的權利。

但是,劉淵發現一點,他可以拖啊。

重要的政府文書都需要蓋章,最後的稽核權在他這裡。

沒有蓋章皇帝之寶的文書,沒有名分不算數。

他可以決定先稽核哪些,後稽核哪些。

因此,這裡面可以動用一些心機。

劉淵想要試探一下。

八思巴文寫的文書?

朕看不懂。

既然看不懂,朕不敢批,也不想批。

也沒時間批。

朕還年少,精力不足,等著吧。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