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元當漢家天子

第756章 那達慕大會

洪武九年,十一月十四日。

遼寧行省,郯王府邸。

遼陽行省在全國行省大拆分中分成了遼寧行省、遼東行省,但是,這只是名義上。

東北這塊土地,有無數的民族混居。

一個略有些反常識的事情,在東北,一個個蒙古居住點星羅棋佈,甚至由於駐紮著諸多蒙古諸王,某種意義上來說,是蒙古人的第二個“故鄉”。

元朝在這裡投入了大量資源。

一個是屯兵耕田。

在黑龍江、松花江流域設五個“軍民萬戶府”,分別是桃溫、胡裡改、斡朵憐、脫斡憐、孛苦江,實行“屯田—戍邊”雙軌體制。

另一個是朝廷投入大量資源,賑災救濟。

畢竟,這個時期的東北環境不像是後世,還不太適應人生活。

史書記載。

到元順帝執政時期,東北的人口已經基本恢復到金朝統治巔峰時期,當然,人種發生了更換,統治階級換成了大量蒙古人。

經過元末明初大規模戰亂後,東北蒙古人的數量並未減少太多,反而以另一種身份融入到了大明體系之中。

比如。

在明代初年,遼陽行省撤消,但蒙古軍戶後代仍以“兀良哈三衛”、“福餘衛”等形式駐牧遼西—西拉木倫河流域,成為明代“朵顏三衛”。

劉淵登基之後,也大規模開啟東北建設。

一方面大量分化女真各部,另一方面,鼓勵大規模的山東、河北等地的漢人進入東北地區。

但是,時至今日,這裡仍是蒙古人佔據著重要主導地位。

這十幾年,郯王以蒙古宗室兼“東北地區最高長官”配合朝廷對東北的規劃,可謂是勞苦功高。

寬闊的議事廳內,炭火燒得極旺。

郯王徹徹禿身披貂裘,踞坐在鋪著完整虎皮的大椅上,面色沉靜地聽著屬下逐一稟報。

今年是特殊之年。

郯王已經接到通知,皇帝要親自巡視遼寧、遼東、朝鮮、三韓四行省。

因此,本次重中之重。

故,郯王親自過問今年的收成情況,以向即將前來的皇帝彙報賀喜。

“王爺,”主管漁獵的達魯花赤聲音洪亮,帶著壓抑不住的興奮,“託王爺洪福,今年庫頁島周遭的漁場,收穫極豐!大小二百一十七艘漁船,共捕得鱈魚、鮭魚等海魚,摺合幹品逾八十萬斤!鯨船隊更是戰果彪炳,深入鯨海,獵得巨鯨二十二頭!熬出的上等鯨油已裝滿三十七個油窖,僅此一項,便足夠供應東道諸王乃至大都貴人一整年的燭用!”

大元科技的發展,使得東北這塊物產豐厚的土地迎來了一個新發展。

更由於東道諸王財大氣粗,見到了捕魚的好處,紛紛出錢投資,可以說,從規模和數量上,東道諸王的船隊比不上南方,但是,他們加在一起,可以說是整個大元最有實力的。

郯王眼中精光一閃,只沉聲問道:“船隊人手可足,明年產出還需要繼續增加,可能辦到?”

漁獵的達魯花赤一愣,隨即斬釘截鐵道:

“回王爺!只要王爺下令,奴才立刻就能從斡朵憐、胡裡改等萬戶府再徵調熟諳水性的女真、赫哲健兒五百人,打造新船五十艘!明年開春冰消,必能為王爺獻上翻倍的鯨油海產!”

“好!”郯王這才露出一絲笑意,“要的就是這個氣魄!此事由你全力去辦,要人給人,要物給物。”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