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孝澤緩步走上了滎陽城的城牆。
一名校尉正在一個架子上掂量那些箭矢,面露鄙夷的神色,看到孫孝澤出現在城牆上,這名校尉頓時行了一禮。
孫孝澤頷首為禮,走了過去,平靜問道,“這些箭矢有問題?”
“配重、箭桿、尾羽、箭簇全有問題。”這名校尉冷冷一笑,道,“都是趕製出來的,雜鐵雜銅雜錫都往裡面加,十支箭裡面,有七八個樣式,有的箭簇脆得和米膏粘起來的石頭碎一樣。別說曳落河的三層甲,普通的兩層重甲都不可能扎穿。我剛剛看了至少有一百支箭矢,裡面可以說完全合乎規制的,連兩三支都找不出來。這種箭矢若是送去邊軍,送去的人和接收的人,都得砍頭。”
孫孝澤拿起幾支箭矢看了一眼,點了點頭,道,“應該能射得死人。”
校尉咧嘴笑了笑,“射得死人是射得死人,但估摸著我手底下那些箭軍拿了這箭都射不準,每支箭射出去都會有點歪。哪怕是奚族和同羅那幾個百步穿楊的神箭手,就讓他們五十步射葫蘆,他們估計都射不準,而且每支箭偏的位置估計還不一樣。”
“那挺好。”不苟言笑的孫孝澤突然笑了笑。
這名校尉愣了愣,“挺好?”
孫孝澤看向虎牢關,道,“長安和洛陽那些貴人們知道拼人拼不過我們,只能靠軍械數量堆死我們,他們這些箭不是和平時那樣用的,沒和我們的箭手一樣,覺得最好一支箭就要射殺一個敵人。他們在這滎陽城到虎牢關裡面,用的箭矢大多也就是這樣子的東西了。這城牆上你讓人點過了沒有,大概有多少箭矢?”
這名校尉道,“估摸著八九萬支至少是有的。”
孫孝澤平靜的看著滎陽城之中被堵塞的街巷,對著身旁的副將下令道,“這些箭矢和我們的箭矢完全分開,接下來從這裡打到虎牢關,讓那些新兵和還在練箭的箭軍打前陣。他們全用這種箭,沿途還有這種軍械,收集起來之後也分別對方,別和我們的軍械搞混。”
不合乎規格的軍械分別收納,這倒是不難理解,但聽到完全由新兵蛋子和射術不精的箭軍打前陣,他身旁的副將和那名校尉頓時一愣,那副將懷疑自己聽錯,“完全由新兵蛋子和那種箭軍打過去?”
孫孝澤點了點頭,道:“常秀不是真的想在滎陽城裡打巷戰,只是拖延時間而已。他這些人大多也都是新兵,新兵打新兵挺好。打仗如果一直太過容易的話,這些新兵學不到什麼東西。還有,常秀覺得虎牢關能守,估計就是有足夠多的軍械可以消耗。我們如果用我們的軍械和他們的軍械對耗,接下來打洛陽我們就會乏力。他們要消耗軍械,那我們就用他們的軍械和他們對耗。至於消耗我們的人命,一定要有折損的話,就不要折損我們的精銳。這些新兵死些人,活下來的人也學得到東西。”
他說話起來不帶的任何情緒,哪怕明明知道這樣會帶來很多新兵的死傷,但似乎也不會給他帶來任何的情緒波動。
“懂了,我去安排!”副將的臉色也沒有任何的改變,轉頭就朝著幾名傳令官跑了過去。
對於他們而言,打仗本來就是這樣的。
不一會,大批的老軍便已經過來整理和搬運箭矢,數千新兵在城牆下方列隊,箭軍開始領箭矢。
發放的老軍一邊發放箭矢,一邊不斷的吆喝,“這些都是他們的箭,差是差了點,但憑你們現在的箭術,也不差那麼一點,而且你們隨便用,孫將軍說了,別管射不射得中,你們看見人就射,主打一個教你們射的爽快!箭術,射多了就有感覺了。別丟我們師傅們的人,就三十里,打過三十里,就是虎牢關。”
這些老軍是很懂得搞氣氛的。
此時沒有刻意約束,這麼一叫喊,新兵群中頓時一片鬨笑聲。
“不過我們醜話說前頭,用不完的箭矢別瞎整,到時候有一根算一根,都交給你們的百夫長,誰要是混在我們的箭矢裡面,那扣三個月軍餉。還有,這玩意雖然不知道是不是洛陽工坊裡請了娘們做出來的箭矢,差是差了點,但畢竟也是射得死人的箭矢,雖不限制你們使用,但你們好歹要看見個人再射,別他孃的隨便亂射,看見牆上有個洞就亂射。誰要是亂來,要被你們的旅帥看到了,也要扣三個月軍餉!還有,孫將軍說了,你們要是殺一個敵人,軍功就給你們記一個半!殺兩個人,等於我們殺三個人的獎賞!你們這群龜孫就偷著樂去吧!”
“草!”這一下這些新兵頓時興奮得嗷嗷叫,歡呼聲震天,恨不得現在就第一個衝進去逮敵人殺。
“記住了,誰都只有一條命!把你們平時訓練的東西給我記牢了!任何時候該貓著腰就要貓著腰,射箭的同時要動起來!別和一根木頭一樣杵著!你能射人,人家也能射你,身邊有遮擋的東西,就儘可能把自己身體遮擋住,別覺得祖上保佑你就沒事,就把整個身子露給別人!衝得要快!射的要狠!躲得要好!這是殺敵,不是平日訓練,明白了沒!”
“明白了!”
震天的呼聲響起。
常秀沉默的穿行在滎陽的街巷之中。
在撤離城牆數里之後,他的大部分軍隊終於沒有顯得那麼混亂。
此時聽到這震天的歡呼聲,他隱約可以猜出,這也是對方的新兵要加入戰場。若是那些老兵油子,此時是根本不需要在陣前搞這種東西的。
同樣是新兵,雙方的差別卻太大了。
在幽州這支軍隊的薰陶下,恐怕任何新軍都會飛速的成長,而對於他現在強行捏合的這支大軍而言,談論成長,卻似乎是件可笑的事情。
……
在兵員數量和地勢上面,常秀這方是有著絕對優勢的。
滎陽到虎牢關這三十里路,就是沿著山體傾斜向上的過程,山坡在虎牢關所在之處,變成高聳的山體和連線山體,堵住山峰和山峰之間通道的要塞。
滎陽控扼平原,虎牢關控扼山道,自古以來就是如此,而到了大唐,這數十年間,滎陽城內的定居人口多了一倍不止,各色建築充斥在這三十里區域之內,朝著虎牢關十餘里之後盡是往上的坡道,的確不利於騎兵追擊。
整個滎陽城裡,常秀擁有六萬大軍,此時全軍撤往虎牢關,他在滎陽城裡,還灑落著八千軍士。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