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平侯拿出了一個小冊子:“我孫兒從你府上回來,帶回了這個冊子,說是你家先祖所創,燕王殿下與令郎便教了他們。”
他越說越興奮:“我本來還沒在意,但細細一瞧,著實太實用,太有用了!沈大人為何不上書陛下,天下推廣?”
沈靖安笑道:“不瞞侯爺,我們家都是些不通文墨的粗人,這冊子在家父那兒放了不知多少年,是被我小閨女拿出來玩鬧,才被我兒子看到,正好這次機緣巧合,孩子們聚到一起,年紀小,課業進度不一,才把這個拿出來,大家消磨時間的。侯爺覺得不錯?”
東平侯哈哈笑道:“沈大人可是文武雙全的探花郎,若沈大人是粗人,那我這種只佔了祖上一點清名的人,豈不是連門兒也羞出了!我認為此物極好,值得天下推廣!拼音用於孩童啟蒙,比起直音讀若反切等,好上數倍!標點用於小有基礎之人,亦可有事半功倍之效,甚至這數字,也能令帳目簡明數倍!太難得了!”
他頓了一下:“沈大人既不願,那下官便代沈大人上書?”
沈靖安笑著拱手:“是侯爺慧眼獨具,方能瞧出此物之妙,侯爺儘管上書就是,哪有甚麼代不代的。”
東平侯是讀書人出身,對這種能名留青史的事兒,求之不得,立馬答應下來,喜滋滋走了。
沈靖安看著他的背影,嘆了口氣。
武安王府,異姓王,已經封無可封了,哪怕太祖爺還在,這種刷文人好感的事兒,武安王府也是不敢沾的。
但,唯有“農”字,百無禁忌。
只要送出去的棉花、玉米,當真能像小閨女說的那樣高產、有用,之後稍加運作,就是累世之功,這就是一個哪怕功高震主,皇帝也不敢輕易處置的大功勞。
可再一想……當今皇上,可是一個明面上搞不過就敢親自下毒的狗玩意兒!
啊呸!
東平侯第二日便上了書。
這事兒,文人都能輕易察覺到此事的意義。
太子十分高興。
尤其這事兒發生在他剛開始聽政之時,他加倍高興,立馬帶著東平侯和相爺閣臣們,去見了宣德帝。
宣德帝心裡不爽。
但當然不敢阻撓這種事情,於是下旨天下推廣,由讓東平侯督辦。
京城裡,向來對這些風向非常注意,尤其文人的事兒加倍注意。
於是不光這小冊子被人競相傳抄,就連那夥孩子們,都被各家請去細問,或者讓他們教導家中子侄……其實自己也跟著蹭聽的。
這夥孩子中,學霸不多,大多都是學渣,年紀又小,乍然被委以重任,連大人都來聽他們講課,心情之激動,簡直無法言喻。
孩子的父母心情也很激動!
治個病還順便成才了,才幾歲就能放出去賺人情了!!武安王府就是厲害!
於是武安王府,又收了一波禮……小夫子沈懸黎也收了好幾封信。
結果隔了幾天,門房卻收了一封註明小郡主親啟的信。
好在小郡主年紀小,也牽扯不到什麼私相授受上去,門房就送了進來,葉熙也收下了,叫了小閨女來看。
糰子頭一次收信,也十分激動,雙手捧著信,鄭重拆開。
然後就呆住了。
她擁有大中華人的優秀基因,認識許多繁體字,但那也是半猜半蒙,結合上下文什麼的……而且必須得寫得闆闆正正,橫平豎直才行。
像這樣亂糟糟的字,她是真不認識。
糰子皺著小眉頭,左看右看,上看下看,舉高看放低看……然後嘆了口氣。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