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有夢

第21章 酒香引食客

劉婆媳生育兩個孩子,夫君早年得病已經離開人世,剩下三母子相依為命,劉夫人雖有照拂,然而生活依然極其艱苦,沒有改嫁,劉婆媳已經做的很好了。

醬油工藝需要一個代言人,劉婆媳很合適。不是因為盧遙突然間有了救苦救難的心腸,而是劉婆媳非常合適貧困人家翻身的特徵,劉氏作坊想要快速發展起來,標杆必須要立。

選豆,煮豆,發酵,曬醬工序並不是眼見功夫,對於一個農村婦孺卻沒有一點難度,當發現劉婆媳選豆洗豆的手法純熟無比時,盧遙果斷放棄留在醬油作坊的打算。

劉仁頭腦不靈活,辦事卻很靠譜,五個大平底鍋齊齊的架在連灶上,這邊豆漿已經磨好了,接下來就該用細布隔掉豆渣。

盧遙拿起木勺,在每個鍋上面都點了些許豆漿泡沫,至於為什麼這樣做,他也不知道,這是他隱藏在最深處的記憶,大人們製作腐竹時,都會這樣做,應該是一種儀式吧。

看著劉仁一勺一勺小心翼翼的把豆漿分在五個大鍋裡,也不調侃他,但凡一種新的活兒出現,起初人們都會心懷敬意的,謹而慎之,只是時間長了,各樣馬虎,粗糙就會出現,身處後世最有體會了。

豆漿燒開了,撥開漿沫,露出熱氣騰騰的豆漿。減去火,只要等上一會,漿面就會開始出現漿皮,等漿皮佈滿鍋面,此時就可以把漿皮拉成長條晾在竹竿上了。

盧遙示範了一次,交代了後續的細節之後,便往下一個作坊走去。

“我發現白粥放涼了也會在粥面結一層皮,道理一樣嗎?”劉桑追上盧遙問道。

都說智慧來自生活,這是很好的例子。

“黃豆第一形態是固體,磨成漿變成了液體,燒開就是改變它原有的構造,透過再凝結成固體後,就會變成另一種不同的東西,也就是腐竹了。這跟白粥原理是一樣的,只是材料不同,得出來的自然就有所不同。”今天心情不錯。

“那麼如果換成鐵水呢?”能夠舉一反三的學生,老師很喜歡。

“這個我沒試過,得實驗過才知道,不過按照原理分析,應該也是可以的。”

人類文明,總是在一些不經意的問答中進步著,對於盧遙和劉桑之間的對話,連個屁都不是。

相傳淮南術便是豆腐之法,至於這種利國利民的製作法為什麼當時沒有傳播開來,就不得而知了,或許淮南術並非豆腐製作,又或者淮南王自珍敝掃吧。

盧遙可不管這些,很想吃豆腐,吃豆腐前先來碗蜂蜜豆腐花也是不錯的選擇。

弄個豆腐是沒必要建作坊的,想吃就直接在家中製作就好。在沒有把這項技術收回它應有價值前,他不打算弄到誰都會做,所以,作坊還是得有,再說了,他不準備把炸豆腐提前弄出來,他堅定的認為,當他們把這些東西弄熟弄透了之後,該出現的就會出現。

再次回到醬油作坊,劉婆媳已經把煮過的豆子晾開,看樣子已經有好一陣子了。

看見盧遙走進來,劉婆媳迅速迎了上去,說道:“小郎,該到您說的和麵粉步序了,豆子已經攤涼了,乾爽了。”

盧遙抓起一把豆子,在手上搓了幾下說道:

“煮豆步序做的不錯,要是早半個時辰和麵就完美了,以後注意一下。”

“好的。”劉婆媳用力點了點頭,似乎這樣就能牢牢的記住。

北方製作醬油一般都會把豆子戳碎,或者用豆渣作原料,雖然這樣可以節約發酵時間,但是也失去了醬油的香純度。

而南方則是保留整顆豆子,利用小麥粉進行發酵,光發酵就需要三個月,發酵做好就是曬豆,裝在大瓷缸裡,每天暴曬,有些陳醬需要曬足三年。

不打算一下子就把完美的醬油弄出來,這個只能交給他們自己去發掘,說不定比後世的更好。

劉婆媳其實並不老,滿打滿算也就四十而已,長年的操勞和心態上的負擔,人會比實際年齡看上去老很多。

醬油作坊才剛開始運作,她一個人可以應付,每天做100斤豆子放發酵室裡,當發酵室放滿了豆子以後,她就應該要找幫手了。

這段時間劉氏家族裡每個人都似乎找到了主心骨,有意思的忙起來,看得那些沒有事做的人一陣心慌。

盧遙依然是保持休閒,因為他覺得自己沒幾天可以過這樣的日子了,一旦涿縣縣令到手,真正忙活兒才開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