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武人所常用的奇經八脈,便分屬經脈,因為其與臟腑沒有直接的屬絡,相互之間也無表裡關係,人體不常使用,故而將之稱之為奇經。
修行者也會使用到奇經八脈,不過與武林人不同的是,後者只是簡單的用奇經八脈調集氣血,凝聚內力,對於修行者來說,只是煉精化氣步驟中最為簡單的煉精,並不算是化氣。
而修行者則不同,比如說《金山宗旨》所載的‘氣’,便稱之為太和之氣。
太和者,陰陽會合沖和之氣也。另有代指金山派源頭出自太和山的含義。
修行太和之初,便需引靈凝神,練氣築基,只能煉精,而不能化氣者,都不能行脈。
若是胡亂行脈,便會影響到經脈中殘留的先天之氣,先天之氣一經汙染,便會徹底退化,不復先天屬性,也便無法融為太和。
哪怕是日後凝聚成功後,自然太和真氣,也會自然跌落層次。
所以看似修行者與江湖人修行的都是奇經八脈,可實際上,兩者之間的力量層次便已經完全岔開了區分了。
再一個區別,便是修行者除了修奇經八脈之外,亦會修十二正經,這也是屬於經脈中的最核心的。
十二正經連線臟腑。
人體氣血精氣,都是由臟腑而出,由十二正經傳至四肢百骸。
修行者修行之初,孕養真氣,同樣也是透過十二正經的轉化,孕養臟腑。
江湖中人,好大吃大喝,有天生神力者,甚至於傳言一餐要生啖一頭牛。
雖是誇張說法,可是‘貧學文,富學武’這一句名言至理就已經說明了一切。
可知曉,最普通的墨錠都需要二錢,而若是上好的墨條,至少需要十兩銀子打底了,從學練字開始,到有所成,沒有個幾十個墨條根本就下不來!
管中窺豹,這還是‘貧學文’的範疇之內,‘富學武’需要花銷多少便能有所對比了。
這便是因為江湖武者只涉及煉精層次,沒有化氣,所產生的內力,都是體內氣血凝聚而成。
抽取的氣血多了,臟腑虛弱,身體萎靡,自然需要從外部補充,也便需要大吃大喝。
修行者便沒有這個缺點了,在修行初期,可能有這方面的煩惱,可是在煉精化氣之後,便能吞吐天地之氣,真氣便可以順著十二正經,孕養臟腑。
天長日久,長此以往,修行者甚至於能夠踏上辟穀之道,不再沾染後天穀物,以天地之氣補充真氣,以真氣孕養肺腑氣血,以此便可延年益壽。
除了經脈之外,絡脈,經筋,皮部三部,哪怕是修行者也很少能夠運轉的道,除非是有專修肉身鍛體之道的修行派系,可能才會修行到這三者。
至少在《金山宗旨》內的修行法門是用不到的。
絡脈便是經脈之支脈,一共可分為十五大絡,不過細微絡脈就太多了,就十二正經中,就有十二大絡,十二大絡又生出一百八十條系絡,系絡之上又生一百八十條纏絡,纏絡又生三萬四千條孫絡。
就這還不一定是全部的經絡體系。
可哪怕是如此,單單只是這些經絡,便已不是正常人能夠修行完的了。
哪怕是一天修行一道,也得花費十年時間才能完全修行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