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雲將度牒開啟看到上面的內容的時候,都不得不讚嘆一聲齊王的權利真的是大!
度牒的樣式都是統一的為皮質,木刻印刷,整體下來不過成年人的半掌大小,長寬也就是十二三公分的樣子,紙質柔韌,白色微泛黃,並不算特別珍貴的料子。
頂上便是三個大字‘司部牒’。
具體內容從右往左‘禮部為度牒事檢會到,大魏律僧道不給度牒私自簪剃者杖八十,若有家長,家長當罪,寺觀住持及受業師私度者與同罪並還……”
也就是說,誰要是私自出家當道士和尚,扎簪剃度了,你,你師父,接收你的觀廟主持方丈者,一律都是杖八十的待遇。
當然了,未曾扎簪的道士,未剃度的和尚不在此列,這只是童子,不算是正式的道士與和尚,出了觀廟之門,就需要將自己的衣服穿著之類的換回與你身份地位相匹配的衣物。
再往後看,便是‘欽字XXX號的度牒給某某和尚或者是道士’下方便是某人多少歲,家庭住址,某某年某某月,並且說明了出家投禮的師父是誰,出自哪一個教派的等等之類的詳細資訊。
這資訊讓人一看就一目瞭然了。
陸塵便是欽字第八百八十八號的道士。
也就是說,整個大魏國內,現如今持證上崗的正式道士,從大魏開國以來,總共也就不到九百人!
當然了,這是很正常的事情,許多的寺廟道觀之類的,其實真正有度牒在身的,可能就只有方丈主持,師死徒受,一代代的傳承下來。
能有五六個度牒的,那都是比較大的寺廟道觀了。
再後面授業恩師便寫了‘憑兄舍送本保勞山三清道院出家投禮道士玄明為師,授全真教見在本院入籍’的字樣。
這樣的字樣一出,陸雲日後便不入普通人家的戶籍,而是入了道籍了。
而寫了師父是玄明的字樣之後,陸雲便要承擔起為玄明真人養老送終的責任。
若是玄明真人老了不能動了,陸雲卻不管不顧,那少不得一個不孝的名號便要壓下來。
度牒左半部的便是日期了,宣德十四年七月,禮部尚書,左右侍郎,清吏司署郎中,員外郎,主事,都吏,令吏的名字一應俱全,中間的騎縫有‘欽字八百八十八號’的墨字號碼,號碼處蓋有硃色禮部之印騎縫章,在“宣德一十四年柒月”上加蓋著一方硃色禮部印章。
如此,這才是完整的一個度牒了,拿著這份度牒,陸雲日後便可以以道士的身份行走大魏各地,不怕官府檢查。
也可以光明正大的接一些卜卦超度,問字送喜之類的活計,再與野狐禪搶生意,拿出這份度牒,主家都能高看他幾分。
腦海中閃過有的沒的想法,陸雲也不禁啞然失笑。
怎麼還想到去與人搶生意去了?
“齊王不在京城,就可以在短短時間內弄好了這樣一份規格流程都正確的度牒,看起來,他成為皇帝的可能性很大啊。”
陸雲透過一個度牒,就能看出來齊王現在的勢力已經十分成熟了。
若是論起來的話,道僧考試,比之科舉還要麻煩,大魏建國七十餘年,結果登記在冊的正規道士才只有不到九百人,平均一年才十幾個。
各大道脈山門都不夠分的了!
而齊王卻只是動了動嘴巴,他與老師玄明真人的度牒便被人快馬加鞭的從京城送來了勞山,其中含義,自然不用多說。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