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租界的巡警胡明一,趙學銘商議了一件重大事情後,從海河岸邊的柳樹林走出,騎上腳踏車行駛到了西窯窪的必經之路,大悲院寺廟前的小廣場。
大悲院是一座聞名華北的佛教聖地,為津城最大的佛教寺院,供有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而聞名,也保藏著去西天取經的大唐高僧玄奘的頭蓋骨,舍利等佛家寶物。
這所寺院始建於清朝順治年間,幾經擴建己擁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玄奘法師經念堂,弘一法師經念堂。
每到農曆初一,十五,寺院裡的大雄寶殿內外,香客如雲。
胡明一,趙學明騎著腳踏車,好不容易駛過人群擁擠的大悲院前門,當來到了西窯窪地區的羊腸似的小巷裡,完全轉了向,接照女傭人王玉琴留下的家庭地址,問了許多過路人,都沒找到西窯窪李家衚衕十二號的院子。
他們兩人又亂轉了半個小時,才發現,除了緊連大悲院的西窯窪大街上的一些四合大宅院,一排排青磚瓦房,門臉房有門牌號。一些衚衕,小巷子裡的平房小院,盡是私搭亂蓋,根本沒有門牌。
己近中午的十二點鐘,胡明一與趙學銘因上午忙碌,沒來得急吃早點,己是餓得前心貼了後胸,又回到西窯窪大街上,在一家張記包子鋪前把腳踏車鎖好了,進去用餐。
張記包子鋪店並不太大,有兩間平房,裡面設有廚房,外面一間是客人吃包子的地方,放有四,五張木桌。
小店裡很乾淨,香噴噴的包子味從廚房飄出來,饞得胡明一直咽口水。
一位像是掌櫃模樣的中年人微笑地向他們打著招呼:
“兩位巡警光臨小鋪,想吃什麼,這裡有豬肉包子,素包子,酒菜冷盤醬牛肉,肉皮凍,炒雞蛋,涼伴海哲,還有整瓶的二鍋頭和散白酒”
胡明一和趙學銘商議了,點下一斤豬肉包子和幾個下酒菜,各自要了二兩散白酒,順便向張記包子鋪的掌櫃,打聽李家衚衕十二號在西窯窪的座落地點。
中年掌櫃的回答讓他們兩人有了一線希望,原來,李家衚衕座落於清代造幣廠的後面一條小道里,緊靠大悲院的南後牆。
飯,酒菜都上了桌子,胡明一夾了個肉包子剛要吃,又想起一個問題:
“學銘,這富商黎元明將鉅款銀票是不是交給了二姨太太李香玉,有人知道了她手中拿到了鉅款,為了獨吞謀害了她,偽造了上吊自殺現場。”
趙學銘喝一口白酒,也很自信:
“胡兄,你說的完全正確,糧站的青年搬運工看見了這位二姨太太,剛坐上了一輛黑色轎車,女傭人王玉琴也出現了,她會不會也參與其中了?”
胡明一也贊同:
“那也有能了,可這擁有黑色轎車的人可不一般,不是軍政要員,就是青幫或社會名流,咱們的對手不好對付啊”
趙學明聽罷,再沒說一句話,悶頭喝酒吃菜。
胡明一,趙學明匆匆喝完了酒,吃了飯菜,又來了精神勁頭,向掌櫃的結了帳,感謝地告了辭,騎著上腳踏車向大悲院南後牆駛去。
真像王記包子鋪的掌櫃所言,女傭人王玉琴的住地就座落於一條狹窄巷子裡,小路兩旁佈滿一個個土牆圍起的小院子。
一位花白頭髮的老人正好向他們迎面走來。
胡明一停下了腳踏車向前詢問:
“大爺,我打聽一下李家衚衕就是這吧?
老人家點了點頭:
“是啊,這是李家衚衕,這兩位巡警找哪一號啊?”
胡明一問道:
“我們找十二號,一個叫王玉琴中年婦女住在那嗎”
他神色嚴肅,驚悚:
“噢,我就是十二號的鄰居,王家平常沒人,剛才我在院子裡聽她家門響,出院一看,出門人正是王玉琴,她拿著一個花色的大布包袱,被兩個穿著黑衣服的小夥子帶走了”
胡明一趕緊問:
“您看他們朝哪個方向走了”
老人指著身後的衚衕岔口:
“他們三個人朝那個路口的小道走了”
胡明一趕忙向老人道了謝,和趙學銘飛身上了腳踏車,快速朝著路口的小岔道駛去,一會兒來到一條後來稱為(中山路)的大經路上。
胡明一快速巡視著大街,並沒有看見女傭人王玉琴和兩個男青年,可突然發現街道對面的一輛薪新黑色福特轎車己經開動,向金剛橋方向快速駛去,而車窗裡露出穿黑衣青年和中年女人的背影。
他掉轉腳踏車,準備追蹤黑色轎車,可一輛有軌電車急速駛來,擋住了去路和視線。
此時,趙學銘沒有尋找到女傭人,一無所獲,失望的回到了胡明一的身邊。
胡明一急忙向他講:
“剛才,我看見一輛飛速而去的福特牌黑色轎車,車上好像坐著黑衣青年人和王玉琴。前天在糧站門口,二姨太太李香玉也是坐上了一輛黑色轎車離開了,這難道是巧合嗎?。
趙學銘有了同感:
“是啊,這三個人乘坐上黑色轎車沒了蹤影,沒地方去找,那咱們回她家去蹲守,萬一王玉琴又回來了呢”
胡明一點了點頭,只好和趙學銘回到了李家衚衕十二號院子前。大院門緊鎖著,從不高的院牆外,可以望見了院中的兩間灰磚房。
鄰居院子的大門開了,走出來的人,竟是剛才胡明一,趙學銘見到的那位老者。
老人家看了看胡明一,趙學銘:
“兩位巡警沒追上他們?這家女主人王玉琴一直沒回來”
胡明一問著:
“老人家,我們確時沒追上他們,您還記得那兩個黑衣男青年長什麼樣嗎,什麼時間來找王玉琴的”
老人看了看周圍沒有別的人,便講敘了經過:
剛才,他正在低矮的院牆下曬洗衣服,從牆上探出頭,見到女主人王玉琴挎著一個花布包袱走出了院子,來到衚衕。此刻,從不遠的隱蔽地方,兩個男子跑來。
他們年齡都在二十多歲,光頭,穿著中式黑布上衣,黑布綁著下腿。
黑衣人攔住王玉琴,緊拽著她往前走。
老人也覺得奇怪,就悄悄出了院子,跟在了這三個人的後面,直到了那條小岔道,才返身回來。
胡明一聽了老人家的介紹,心中沉重:
從這兩個黑衣青年的打扮來看,就像是津城青幫的混混。
女傭人王玉琴真是凶多吉少,如被綁架了,不會輕易被這夥人的放出來,在這裡等待是徒勞的。只能趕快找到王玉琴的孃家人,瞭解情況,再確定解救她的方案,這是最後的一個希望了。
胡明一,趙學銘告別了老人家,急匆匆騎上腳踏車駛過了金鋼橋,向女傭人的孃家“顧升祥”鞋店奔去。
失蹤的女傭人(第二集)
金鋼橋邊的鳥市是民國時期,聯通大衚衕商業街和估衣街的一個大市場。
一年四季內,市場里人群不斷,異常熱鬧,小販子們以倒賣各種鳥類為主。
在地攤上的竹籠子裡,都有好看的紅子鳥,聰明的百靈,美麗的畫眉鳥,和會說話的八哥等,還配賣養鳥的鳥具,人們因此稱這裡為“鳥市”
不少商販也出售蟋蟀,蟈蟈及大小的泥罐,玻璃盒,也賣些鴿子,小貓小狗等寵物。
大街兩旁也座落著密集林立的店鋪,什麼書場茶社,戲院,飯館,小兒書鋪等,應有盡有。
不少遊人在鳥市裡逛餓了,也能在大街上的各個小吃攤上,品嚐到美味的水爆肚,羊湯,煎餅果子,煎悶子,炸春捲,煮湯圓,衝藕粉等天津風味的小食品。
胡明一和趙學銘從熱鬧的鳥市大街向西走,駛過一百多米,才來到了估衣街。
在這著名於華北一帶的大街裡,內藏著津城聞名的耳頭眼衚衕,是外脆內軟,香甜的“耳頭眼炸糕”的所在地。
估衣街裡異常繁華,老字號商鋪雲集,什麼謙祥益,瑞蚨祥,老茂生,洋廣雜貨店,五甲子老煙鋪,還有達仁堂等等。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