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日來臨,休班的胡明一又來到了津城北馬路鼓樓的南門,去尋找鋪著虎頭圖案地布的草藥攤,與周大偉會面接頭。
早晨的八點鐘,鼓樓四周的街上,依然是人山人海,賣貨的攤子佈滿了樓前的廣闊空地,眾多的早點鋪也同時開張。
賣煎餅果子,嘎巴菜,老豆腐豆槳,炸卷圈炸糕,雲吞麵茶,玉米麵窩頭和煮熟玉米捧子的小攤,應有應有。
津城居民有一個習慣,每天早晨到街上吃早飯,小吃鋪和攤子上都坐滿了食客,老闆為了一家人的生計,什麼花樣的早點都做,什麼能耐都使出來了。
胡明一見與周大偉約定的時間還早,就在一家名叫西北角早點鋪裡買了一碗嘎巴菜,外加玉米麵窩頭品嚐著。
還別說,這嘎巴菜味道還真不錯,他吃得還很香,義大利租界裡沒有賣這些清真味道的早點。
胡明一品嚐了嘎巴菜的美味,也吃飽了,就來到了周大偉賣草藥的原地方,並沒發現這對夫婦的身影。
他掏出懷錶看了看時間,離接頭還差十分鐘。又到了遊人眾多的一個路口,剛低頭欣賞地攤上擺的蠟木手鍊
忽然,他身後有人打招呼,回頭一看,這人正是周大偉:
“老弟溜達呢,咱們那邊逛逛”
胡明一也輕鬆地應聲:
“大哥,我正找你呢,一塊走”
他們一同向鼓樓的北門大街走去,邊走邊觀看了不少攤位,就離開了鼓樓,向周大偉租住的房屋走去
這時,周大偉才低聲對他說著:
“劉書記讓我聯絡你,有緊急任務,在這不能多說,到我家去,還有一位同志等著咱們”
胡明一點了點頭:
“好吧,走”
胡明一又在這片像迷宮一樣的小巷裡,快步行走了十幾分鍾,來到了周大偉的家。
他進了屋子不由驚訝,那個等待同志,竟是的相隔多個月的特一科隊員劉源。
兩位戰友一見面,互相握著手,喜出望外,
劉源笑著向他問候:
“胡大哥你好,這回我們又再一起行動了,張隊長有重要任務沒來。上級派我來配合你,完成一個追蹤大叛徒,除掉後患的任務,你猜這個叛徒是誰?”
胡明一不加思索地回答:
“小劉,我己猜到了,這個叛徒是咱們在新開河鹽坨橋邊,解救的三號領導,對吧。那次,你和我都看出了特務們押送他的行動中,有破綻有疑點,我們可沒及時向上級總部彙報是一個最大失誤,這教訓太深刻了”
劉源也惋惜了:
“可不是嘛,那時我和你一樣,覺得是總部佈置的任務,不會有問題。哪知道,這是國民黨特務們佈下的陷阱”
他又詳細向胡明一敘述:
他和張隊長把這個叛徒護送到了總部機關所在地,就完成任務,回到了上海。近來,南方局和中央特科在各地的秘密電臺連遭破壞,就懷疑內部出了叛徒或內奸。經上級秘密調查,所解救的三號領導陳太奇有重大嫌疑,他就是負責組織的通訊聯絡工作。
周大偉接著介紹:
有內線人通報,叛徒陳太奇從上海潛逃了,出現在津城國民黨省黨部。劉書記和特科總部都認為,胡明一和劉源都認識陳太奇,最熟細他的像貌,身體特徵,是抓捕或除去他的最佳人選。
陳太奇還掌據不少組織在各地秘密無線電臺的資料。劉書記指示我們迅速尋找到他,能抓就抓,不能抓就消滅。這是陳太奇家庭,親屬朋友及他生活工作情況的資料。
他說著把一疊資料遞給了胡明一,劉源:
“你們閱讀後,好好研究一下從哪入手,劉源暫住在我小後院的小屋裡,我家就是這次行動的聯絡點。我是你們和劉書記之間的聯絡員,也負責外圍工作,配合你們儘快完成這個重大任務。”
劉源,胡明一兩人仔細地檢視這份資料:
陳太奇四十三歲,早年在北洋大學就讀,參加了共產黨,畢業後在校任教師。父親是買賣棉花的商人,他己婚沒有子女,妻子也是教師沒有參加革命活動。
他入黨後,因有鼓動性講演的才華,任地委宣傳部幹事,而後調入中共ZJ省委任負責人。
在一九二七年國民黨反革命政變,陳太奇也轉入地下工作,前幾年調來津城,在省黨代會上當選省委工運書記。
前些日子,王涪夫婦背叛出賣組織,一天,在南市的街頭上,叛徒李淑華遇見了陳太奇,召來特務跟蹤了一個小時後,將他在家中被捕。
陳太奇家住法租界海大道(大沽北路)十八號大院,父母家住日租界路二十號,他共有兄弟三人都在棉花站任職。
他喜愛打藍球,喝咖啡,起土林餐廳是常客,還愛好國畫書法,經常出入名人書法畫展,與畫家李峰鳴是好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