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門迷案

第149章 教堂魔影

李君安在北平連自己的家裡也沒回去,就和劉源火速返回津城,尋查潛伏的英國爆炸專家,與洋間諜神父1866。

在很清靜,沒有什麼旅客的列車裡,他們坐在車窗前,廣闊的綠色田野從眼前飛速閃過。

劉源小聲的感慨道:

“君安啊,一晃近二十年過去了,我們和大偉那時在津城一起工作的情景歷歷再目,和張隊長在一起的戰鬥的事情更忘不了。那時,咱們才二十多歲,現在四十歲多了,這好像一晃似的”

李君安望著窗外的夕陽:

“是啊,那時,我們和張隊長在北運河邊的撈魚窩棚裡,一呆就是幾個小時,你划著小漁船接送我,這些事都刻在腦子裡了。還有,咱們經常在羊腸小道的周大偉家集合,去執行任務”

劉源的回憶著:

“大偉夫妻住著一間破平房賣草藥,生活多辛苦。我吃著大偉媳婦做的玉米麵窩頭,熬小魚,也挺香,可每天晚上,這夫妻怕我喝不慣玉米粥,胃反酸,專門買了大米為我煮米飯”

李君安逗著劉源:

“噢,現在我才明白,原來你把大偉吃窮了,難怪,現在他到了新單位,總找食堂要棒子麵粥喝呢,就是從那時留下的毛病。”

兩個好戰友談笑著,不知不覺來到了津城東站,又趕坐有軌電車來到了大理道,走進沒有牌子的市公安局政治保衛處。

處長周大偉一見到李君安又回來了,還捎來久年不見的一位親密戰友劉源,敞懷大笑:

“咱們又見面了,太不容易了,近十年才一見,今天是個好日子,快坐我們三人好好聊聊。哪天下班了閒在了,我請客,你們的嫂子也來了津城,讓她給你們做熬小魚貼玉米麵餅子,我那還有一瓶二鍋頭。

劉源也不客氣了:

“周處長,我也十幾年沒吃這貼餅子熬小魚,那時我在你家住了半個月就愛吃這一口,今天算吃定了,再熬一鍋玉米粥那太香了”

周大偉趕忙讓一個便衣警衛員到他裡家裡報個信,讓媳婦準備一下。

他們三個老戰友都坐下後,話歸了正題。

李君安將在北平公安局譚局長所介紹的情況,佈置的任務向周大偉彙報。

周大偉也清楚地思考道:

“這個英國工程師來到津城的可能性很大,我們當務之前要確定他在哪個教堂接頭,津城內有十幾個教堂,只要確定其中一兩個教堂,我們就有了把握抓捕他們”

李君安又獻上一個好主意:

“我想便衣大隊的錢副隊長,他受過英國特工部門的訓練,留英兩年,最熟細外國間諜機關的運作和情報指令方面的特點。也熟細英國人的生活習慣,還會些英語,是對附外國間諜的內行。現在打電話把他叫來,聽聽他的見解和主意”

周大偉聽了李君安見議,立刻打電話給便衣大隊。

十幾分鍾後,錢副隊長火速來到了政治保衛處長辦公室,對這個英國工程師的情況和美國情報局秘密電報內容,敘述了自己的見解:

他在英國軍情六處的訓練學校學習了兩年,深知西方與亞州和國內特工,有著完全不一樣的接頭方式。因英語的詞語比較簡單,一句單語可以代有許多意思,這保密性太差,容易混淆,不適於特工接頭的暗語。

美歐等國家的特工接頭一般都愛用一些暗示的物品,比如手戴有圖案的金戒指,手鐲,特別封面的一本書雜誌等。

接頭的暗號也是什麼“大地在顫抖,火焰在燃燒”等詩語。

這些外國間諜機關用無線電臺傳出的接頭,行動指令也不同,多用縮寫的英文字母等。

秘密電文中,所用的《海底二萬里》是一本法國的科幻小說。

這可能指示潛伏的神父1866,拿著《海底二萬里》的這本書,去接頭。

英國工程師也會拿著同樣一本書作為暗號。

地點就是這個代號SCC教堂,時間是9月22日19點,這個SCC,可能是哪個教堂的英語簡稱。

錢副隊長又仔細分析:

津城內有八個大教堂,望海樓教堂,西開大教堂等也都有英文簡稱。只要有一份有關全市教堂的英文資料,看一看哪個教堂英名簡稱是SCC,這就清楚了。

英國工程師來到了津城,可能暫住在了原英租界內的賓館,大酒店,那裡有純正的英國西餐和豪華的房間。

英國工程師很紳土,不會掉價找一個普通住處,或在什麼人家裡湊合。何況,又拿了美國情報局的僱用重金,象利順德大酒店,起士林餐廳等都是入住的場所。

這位英國人右手有殘疾,缺兩個手指,市局和政治保衛處派人去原英租界,法租界的大飯店,賓館去查尋,準有把握找到他。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