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崔旭《津門百詠》裡有這麼一首詩,堆積如山傍海河,河東數里盡鹽坨。民間珍視同珠玉,不道此間如許多。這河東可不是現在河東區,說的也是河北海河東岸,也就是現如今的一宮附近。
存鹽麼,鹽工就會在附近生活,漸漸形成聚落,這附近傳說有一隻白狐,專門在鹽隊裡跑,被鹽工捉了,後有一老者勸說,鹽工也有感念生靈之意就把狐狸放生。
就這事還有一段典故,白狐也感恩工友放生之恩,在一次火災之時衝進窩棚,咬褲腿加上吼叫,讓工友驚醒救火,沒造成傷亡,可後來就再沒人見過這白狐。
過去人信地仙報恩,為了這事建了一座青磚瓦頂的小廟,廟宇就叫狐仙鹽廟,您猜對了,就是現在一宮這位置。
這廟宇一直存在到庚子年,那年月八國聯軍進了城,義大利把這塊地佔了,人家可不信這個,直接給廟宇拆毀,鹽坨也給遷走弄掛甲寺去了,那邊就是俗稱的南坨。
清政府倒臺,民國年間,大概是35年左右,一宮前身落成,不是義大利租界麼?名字叫天津意商運動場,還有個俗名,回力球場。
說是球場,其實是個披著皮的大寶局子,嗨,就是大賭場,當時有句順口溜,租借地,毀人爐,花會跑馬回力球。
建國後重新改造,五零年命名,第一工人文化宮,出了不少藝術家,還有一部老電影,東北電影製片廠1952年攝製53年上映,叫《六號門》,講的是天津腳行鍋伙的事,據說便是根據一宮話劇,搬運工人翻身記改編的。
後來一宮非常火爆,算是文娛聖地,京劇泰斗梅蘭芳、馬連良、裘盛戎,著名歌唱家郭蘭英、王昆、李雙江、李光曦,話劇表演藝術家於是之、鄭榕、藍天野等都曾在一宮演出。
還有國外許多一流文藝團體,如前蘇聯紅旗歌舞團、南斯拉夫歌舞團、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等,也曾在一宮大劇場演出。
所以老人們一提就說搞到兩寸半,什麼都能幹,兩寸半就是門票的尺寸,靠它可以走關係,什麼換煤氣、分房子、搞物件都用的上。
到後來改開,一宮成了集郵愛好者的交易中心,一直到80年代,這裡又加入寵物市場,是著名鳥市,什麼銅鉤、脖兒鎖、訓鳥槓、鷹帽子一應俱全。
再往後可不太成了,89年以後一宮開始走下坡路,92年一宮預期的42萬元營業額沒能完成,轉年就關門停業,本來找了個合作商就是香港富恆公司,達成合作意向後也不了了之,人家沒接。
94年一宮把場地租給了一個賣食品的,就是康好食品有限公司,他們也要進軍娛樂業,從這改辦可一家迪廳,也就是康好娛樂城。
迪廳可不是之前的舞廳,跳的也不是迪斯科,玩的都是大開大合的漢默舞,讓無數青年魂牽夢繞,這倆孩子也不例外,做好了約定,就要去開開眼界。
錢不是問題,這倆學生家裡條件都不是一般的好,何西樓那是誰?覓寶門的傳承人,黑水眼的容器,放大佬美那比蜘蛛俠也不次,阿四的親孃也是外八門陰陽二了的傳人,這倆孩子下墓探險估計都能成,自然也就沒把這新潮的場所放在眼裡。
定好了時間,放學後倆人就奔了濱江道,吃了一頓麥當勞,在快餐店就等天黑。
有個事這倆孩子算的沒錯,阿四家裡都忙生意,沒人問她的行蹤,西樓找了個電話亭,給藍姑姑打了個電話,說跟阿四公園划船,藍玉兒能問什麼?都大小夥子大姑娘了,也就沒在意。
日落西山,伴隨著蟬鳴,兩個身材高挑,一點不像初三學生的少男少女跨上了腳踏車,由和平往河北而去,雖然身份特殊,可孩子麼,心性都差不多,這種夏天的青春悸動誰都有過。
和現如今不同,現在上海TAXX開個卡座好兩三萬,弄點酒就幾十萬出去了,那年月可沒這麼高消費,康好的門票不是節假日也就八塊十塊,主要指著的是消費區賣飲料酒水,趕上週末二十塊錢就頂天了。
學生裝成人進去的也有,管理不是那麼嚴格,但人家一看就知道是湊熱鬧的,他們不消費啊,就看跳舞聽音樂,連瓶可樂都不買,也不進消費區坐著,那可樂外面賣一塊錢,在裡面都十塊一瓶,湊錢進的門當然捨不得喝。
可他倆不一樣啊,錢方面從來不是問題,阿四親媽那邊幹煤礦,後媽也就是喬依娜幹珠寶,何西樓就更別提了,他師傅都成了集團董事,知名的企業家和藝術品藏家,倆人零花錢都比一般家庭工資多,是標準的小富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