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陸陸續續又有同學過來了。
而根據王富貴接待時的禮儀,就可以看出哪位同學混得不錯,哪位同學一般般,哪位同學泯然眾人。
泯然眾人的,王富貴穩坐沙發,最多伸手打個招呼。
一般般的,會象徵性的起一下身,接著又坐下。
混得不錯的,會起身揮手,態度也變得相當真誠。
至於混得很好的,則會起身走向會所門口,主動迎接,十分的熱情,親熱的好像親兄弟姐妹一樣。
這番勢利的做態,楊辰倒是沒覺得什麼。
大小尊卑,身份地位,在成年人的世界,這是沒辦法繞過去的檻。
你可以討厭。
可以批判。
但在某些場合,必須接受和適應。
這是規則的一部份。
也是人性和心理上的本能。
強者為尊。
弱肉強食。
人類再怎麼進化,再怎麼披上文明的外衣,都永遠沒辦法擺脫這一點,無非只是誰隱藏的好,誰有話語權罷了。
楊辰只是好奇,這王富貴是怎麼把每個同學的底細,都瞭解的那麼清楚?
從他對待自己的態度來看,很顯然,他的資訊有誤。
至少沒那麼準確。
當然了,自己突然暴富,他不知道,也在情理之中。
他們班有40多個學生。
這次來星沙參加同學聚會的,有30來個。
現在基本上都到了王富貴家的商務會所。
人一多,大廳的休息區就顯得有點擁擠了,王富貴叫服務員把會所能容納50人的總統包房開了,上了一些茶水飲料,零食果盤和小吃。
於是同學們一陣寒喧之後,便轉移到了總統包房。
總統包房確實很大。
別說50,100個人也不話下。
三年不見,同學們初次見面,都得顯得很親熱。
彼此寒喧慰問。
追億似水年華,述說著進入社會後的趣事,討論著出路,展望著未來。
不過很快,這份親熱,就參與了成年人的現實與世故。
寒喧過後,同學們三五成群,慢慢的就形成了一個個的小圈子,看似隨意,實則涇渭分明。
幾個混得很好的同學,像公務員,國企小領導,被一些混得不錯的,如外企白領,海歸,搞金融的,私企小管理,考研讀博的同學,如眾星捧月般圍住。
這個圈子,大概有七、八個同學。
一個個衣著考究,穿戴精緻,舉手投足之間,揮灑著自信,也充滿著優越感。
至於混得一般般的,像搞運輸,開小店,玩直播,普通單位員工等等,則是三三兩兩,聚在一起交談。
交談之餘,眼神不時瞄向那個眾星捧月的圈子。
有期待,也有渴望。
而泯然眾人的同學,則顯得孤單落寞多了。
或端著茶,一人獨自在角落。
或站在某個圈子一側,無人搭理。
或找到同病相憐的同學,臉上流露著自嘲與無奈。
幾年不見,有的同學意氣風發,有的則被生活磨平了稜角。
有的躊躇滿志,有的鬱郁不得志。
有的前途光明,有的看不到前途。
有的被眾星捧月,有的無人理睬落莫一人。
有的活力四射,光彩照人,有的鬱鬱寡歡,暗淡無光。
其實畢業三年,時間不算短,但也不算長,大多數同學,還在努力,還在拼搏,還在奮鬥當中!
但現實就是殘酷的。
有的人,生來就在羅馬。
有的人,出生就是騾馬!
當然,不排除有天賦過人,天資聰穎的同學,但不靠家裡的資源關係,那個眾星捧月的圈子,大多數也會泯然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