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那邊,”諸明天河指著遠處一排嶄新的廠房,聲音裡帶著幾分自豪,“那是我們最新投產的車間,採用了德國進口的電解槽,效率比老廠區提高了三成。”
諸明遠站在一旁,看著哥哥如數家珍般介紹著每個車間的功能,輕聲對季陽說道:“當初分家,就是因為這個。那時候飼料行業做大了,你二伯非要進軍重化工業,我們都覺得太難了,就反對。”
“什麼叫非要?”諸明天河轉過身來,臉上露出幾分不滿,“是媽讓我們各走各路,各自驗證。現在看來,我這條路走得也不差。”
諸明遠笑著搖頭:“是啊,現在看來,你走對了。”兄弟二人相視一笑,多年前的分歧似乎在這一刻煙消雲散。
季陽看著眼前的一切,若有所思。他轉向諸明天河,開口問道:“二伯,您就不擔心行業壁壘的問題嗎?這十年時間,足夠讓這個行業變成紅海了。”
諸明天河聞言,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容。他轉身面向整個廠區,伸手一指:“小陽,你說得對。但是在這個行業裡,成本才是關鍵。你知道我們的電價是多少嗎?只有9分錢。煤價呢?20元。這樣的成本優勢,我們的生產成本僅佔國外企業的六分之一,超過百分之三十的國營企業。”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在這種差距下,競爭對手在價格方面都不敢與我較量。這就是我們的護城河。”
季陽眼前一亮,不由得對二伯刮目相看。
諸明天河帶著他們沿著參觀通道往前走,一邊走一邊介紹:“我們這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從煤炭開採、發電,到電解鋁生產,最後到飼料加工。每個環節都能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他指著一旁的管道系統:“看到這些管道了嗎?這就是我們的迴圈經濟系統。電解鋁產生的餘熱用來發電,廢料回收再利用,連汙水處理後都能用來澆灌廠區的綠化。我們的人均產能是行業的十倍,而且還有提升空間。”
參觀完主要生產區域,他們來到了產品展示廳。透明的玻璃櫃裡陳列著各種規格的鋁錠,在燈光下泛著銀白色的光芒。
“這些都是我們的拳頭產品,”諸明天河介紹道,“純度99.7%以上,完全符合國際標準。現在訂單都排到半年後了。”
回程的飛機上,諸明遠坐在季陽旁邊,望著窗外的雲層,忽然嘆了口氣:“你二伯...賺得太多了。”
季陽立刻會意:“爸,我明白您的意思。這是產權界限的問題,對吧?”
“你小子倒是聰明。”諸明遠笑著說,隨即又收斂了笑容,“不過有些事情還是要靠自己去體會。現在的風向不太對,那些專家一個勁兒地喊'國退民進',但有些行業,這是國家必須要堅守的底線。”
他的聲音漸漸低沉:“化工產業與糧食生產同等關鍵,關係到國計民生。你二伯這些年確實做得不錯,但也要留個心眼。”
季陽點點頭:“二伯那邊應該不會有大事。就算要整頓,他的資金鍊也足夠穩健,能扛得住。”
“說得對,他沒什麼資金壓力。”諸明遠鬆了口氣,“不過這次帶你來看看,也是想讓你長長見識。做企業不是光有錢就行,還要看準方向。”
從電解鋁廠回來後,他們又馬不停蹄地趕往小商品城。與重工業區的壯觀不同,小商品城給人的感覺相當接地氣。
柳明永親自帶著他們參觀公司博覽館。展館裡,一面牆上掛滿了老照片,記錄著浪紗從“雞毛換糖”起家到如今的發展歷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