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父慈子孝程處默

第42章 悲歡不通

要不然御史怎麼會被稱為清望官呢?

唯一的問題是平朝沒扳倒程處默,否則他就能魚躍龍門了。

失敗了,最多左遷離開御史臺。

可老辣的御史大夫蕭瑀,根本不給他離開御史臺的機會!

“最後兩個多月,堂尊希望我們對官員儀容、牢獄、稅賦、宵禁方面加以糾正,對諸州押入大理獄的人犯加以梳理。”

見平朝不還口,獨孤瀾也轉移了方向。

程處默咧嘴,宵禁這事吧,雖說庶人也常犯,可有不少是有背景的人物。

左右候衛逮到有來頭的人,查實沒有大過失,笞二十。

持縣以上官府公文辦事的及吉、兇、病,不受笞。

細說起來,當年的程處默還因此捱過右候衛的笞杖。

程處默也只能在萬年縣的街道,監督左候衛翊衛、街使的執法,雖然無趣,卻也是職責之一。

程處默進了左候衛衙門,蘇定方看了直咧嘴:“瓜慫來左候衛幹嘛?”

程處默拱手為禮:“回中郎將,下官奉命督左候衛巡邏,查犯夜一事。”

蘇定方指了一間寮房:“尋右郎將趙道興就是,不必到將軍那裡。”

除非大事,左候衛日常領軍是以蘇定方為主。

大將軍、將軍這個層面,是不管十二衛日常的。

趙道興一副威武相貌,對巡邏、守宮極為熟悉。

這也是父子傳承的,他阿耶是隋朝的右候衛大將軍趙才,守宮殿頗有心得,自然也傳到他手中了。

“御史臺是怕左候衛循私,放過崇仁坊那些年犯夜的人吧?”趙道興一眼就看穿了程處默的來意。

程處默飲著茶湯,笑容可掬:“郎將慧眼如炬。”

都是軍中出身,沒必要繞彎子。

想想趙道興能穩穩當當在這位置上坐那麼幾年,就不可能在這些方面出大紕漏。

時辰一到,左右街使、判官、典六人,在萬年縣各街道奔走呼喊,讓各坊關閉坊門。

至於坊內是否喧鬧,管不到。

程處默跟隨趙道興步出皇城,靜靜地站在崇仁坊外的興安大街。

吆五喝六的聲音隱約從崇仁坊傳出。

程處默微微搖頭,也不知道長孫無忌住在崇仁坊裡嫌不嫌鬧騰。

當然了,崇仁坊很大,未必能影響得到齊國公。

趙道興帶著一團翊衛,分散在各個街道巡邏,除了關注有沒有犯夜、盜竊、毆鬥、殺人,還有一個重要職責——防火。

這年頭的屋子,木材使用的比例很高,經不起一把火。

各坊內的武候鋪,就是管坊內治安、救火的,一個個大皮囊早就灌滿了水。

二更時分,長興坊門開啟,坊正出面為證,坊內一名庶人急病,需要去對面的親仁坊請醫人。

“去吧。”

趙道興擺手,示意翊衛、街使放行。

程處默點頭,景井禁揮毫記錄。

將近三更,崇仁坊門開啟,幾名紈絝子弟罵罵咧咧地走了出來:“荊王那傢伙一定耍了手段!我那隻雪裡紅怎麼可能輸給一隻普通鴿子?”

撞到趙道興,紈絝子弟們也不懼,嫻熟地趴下,承受了二十笞,然後罵罵咧咧地回府。

整個過程行雲流水,看得程處默眼睛都直了。

好嘛,都是一群慣犯。

至於笞刑留了力,看破不說破。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