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體內都被種下了生死符,小魏子還派了西廠高手跟隨。
龍船上,李天正在與一名年輕御史交談。
田亮,正是朝廷派來禹州城,肅查河運案的御史。
李天之所以召見田亮,就是因為他無能!
田亮在禹州城待了小半個月,居然沒找到一點線索!
這證明什麼!
證明這傢伙是個無能草包啊!
這就是朕找的人才!
現在滿朝文武都太能幹了,尤其是他那個小舅子!
朕實在太倒黴了,碰到這種現世霍去病似的小舅子!
李天越想越生氣!
轉而看見田亮憨厚老實的臉,又瞬間高興了起來。
不怕你無能,就怕你太有才能!
這種“人才”,才是朕想要的!
於是李天專門召見了田亮。
“陛下,河運積弊,根源已久。”
“從餘杭到京都,把控漕運之人,從縴夫、船伕到漕運部門,還有漕幫這種江湖勢力,足足有上百萬人!”
“這些人全部依附著漕幫生存。”
“所以曾有漕運大臣說過,漕運乃百萬漕工之心繫。”
“這關係盤根錯節,都圍繞著漕運。”
“肅查河運案艱難,就在於這裡!”
不錯!
李天滿意的看著田亮。
這工作態度太好了!
先甩鍋,說一下工作難度!
李天對田亮愈發欣賞。
看來這就是個混子。
朝中多幾個這種混子多好,國運就能敗壞更多了!
李天示意田亮繼續說下去。
於是田亮說道:“肅查河運艱難,也有漕運十分重要的原因。”
“餘杭的糧食、錦緞,都要經過河運送往京都。”
“先皇在世時也曾肅查過河運,最後弄得漕運罷工,京都紛亂。”
“先皇不得已下旨,停止肅查。”
田亮看了一眼李天,說道:“是臣無能,沒在禹州城找到河運弊案相關的證據!”
李天連忙扶起田亮說道:“愛卿快平身。”
“漕運之艱難,朕也清楚。”
“先皇當初肅查河運,就是朕代為主持的。”
“結果朕自然也知道。”
“先皇仙逝前,曾叮囑過朕,大周有三患:邊境之患、河運之患、豪門世家之患。”
“朕登基以來,兢兢業業,才勉強平復了北境邊患……”
“這河運之患,本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怎麼能怪愛卿呢!”
李天當然得安撫住田亮。
要是這傢伙撂挑子了,朝廷再派來一位能幹的御史,豈不是完蛋了!
朕需要的就是田亮這種廢柴!
但田亮聽到李天這麼說,卻是感動的熱淚盈眶。
李天繼續說道:“河運之事,從來不是一城一郡的問題。”
“是整個漕運爛掉了!”
“有要臣說,漕運乃百萬漕工之心繫。”
“但是這百萬漕工,與整個天下的百姓相比,孰重孰輕?”
“他們就是寄生在大周王朝的水蛭!”
“他們不僅是吸朕的血,更是天下百姓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