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在亞空間航行了兩個月之後,彼得確認他們安全了,伴隨著亞空間引擎發出低沉的轟鳴聲,整個艦隊開始從亞空間的混沌風暴中緩緩退出。
艦隊的導航者緊張的用第三隻眼睛,檢視在亞空間裡閃耀的星炬,反覆確認他們是否來到主人口中的目的地。因為任何微小的錯誤都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後果,比如被拋到未知的星系,或者更糟,被亞空間的惡魔吞噬。
隨著艦隊逐漸接近實體宇宙的邊界,周圍的空間開始變得扭曲和模糊,彷彿整個艦隊正穿過一層薄薄的膜。艦船的外殼在亞空間能量的影響下發出微光,隨著最後一道能量的波動,艦隊終於突破了亞空間的束縛,回到了實體宇宙的之中。
艦隊漂泊在卡爾瑟洛斯星系外圍,他們也暫時擺脫了覬覦他們的色孽戰幫“感官盛宴者”。戰幫得以在虛空之中進行休整,彼得也終於有時間總結一下,這次參加黑色遠征的收穫與損失。
首先就是損失了一艘武裝貨船與一艘放浪級貨船,及上面超過4萬的船員。
其實當瓦利卡爾·海恩營長向他借調船隻時,彼得就猜到營長會用這兩艘船幹什麼。畢竟曾經鋼鐵勇士軍團就採用過這種戰術,把抓到的帝國商船當炮灰與火船,吸引太陽海軍的首波火力。
念及當年營長的關照,彼得將火力與護甲都更強的武裝貨船與艘放浪級貨船交出去。當然也有部分原因是剩下兩艘船是租來的,如果到時候不還回去,就得用母星星系的地下資源賠償。
艦隊剩下的兩艘塔拉斯科級商船幾乎毫髮無損。它們既不是擋在混沌艦隊前吸引火力的靶子,也沒有攻擊能力,因此在海戰中幾乎被敵我雙方無視。
相比之下,一直在戰場邊緣試探的短劍級護衛艦“玄鐵號”,還是受到一些光矛打擊,部分船體出現少量破損,但在可接受範圍內。
受傷最嚴重的就是輕型巡洋艦“審判之刃號”,它所在的編隊先是被十幾艘小一級的混沌戰艦圍毆,之後又被彼得跳幫。目前艦體部分受損,不在星港船塢停泊幾個月進行維修的話,作戰能力會下降很多。
用某些海軍將領非正式的話來說,就是“小破”與“中破”。
星際戰士方面損失就比較慘重了,原本一起出來的54名星際戰士,在跳幫戰中第二小隊陣亡6人,第一小隊陣亡2人。在卡迪亞的登陸戰中,又有第一小隊與第三小隊的4名兄弟陣亡。
一場遠征下來戰幫成員陣亡12人,超過1/5。而且都是新兵,他們胸腔內的基因種子還沒有到10年的成熟期。這意味著他們體內的基因種子無法摘除,即使強行摘除也沒有意義。
凡人輔助軍方面也損失3000人,半個團的輕步兵,直接在卡迪亞的火炮打擊下煙消雲散。
好在這場遠征也並非毫無收穫,除了之前從大掠奪者阿巴頓那裡拿到的,20件鏈鋸武器、40套動力甲與3架雷鷹炮艇。
就是在跳幫站中殺死的共計15名帝國之拳的星際戰士,他們的基因種子都被藥劑師學徒取出。包括10套動力甲與爆彈槍、2把熱熔槍、3把鏈鋸劍等裝備都已被繳獲。動力甲雖然有所破損,但維修現成動力甲總比造新的要快。
當然最大的收穫就是錫盧里亞級輕型巡洋艦“審判之刃號”,包括其內的6萬船員。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