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頂流偶像開始寫傳世名著

第17章 線上等,挺急的!

科舉如今的作用,就是功名考試。

透過科舉獲得的秀才、舉人、進士,其實就是相當於以前擁有爵位的貴族。

當然,與那些貴族不同的是,擁有功名的國民,並沒有什麼高人一等的特權。

功名,相當於是一種榮譽稱號。但是,明面上的特權沒有,隱形的好處卻非常多。

所以才會有無數國民熱衷於功名考試。

首先,擁有功名的人,普遍受尊敬,其身份地位,無形之中就要高於普通的國民。

這是千多年科舉下來,在國民思維中形成的一種慣性。

也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所形成的,對讀書人的一種尊重。

如今世界雖已步入現代社會,科舉的影響卻是一直存在,短時間內也不可能消弭。

其次,有了功名,在許多情況下都會有便利。

譬如最常見的排隊買票,擁有功名的人與軍人軍屬一樣,都會有優先權。

還有教師類的工作,在同等條件下,有功名的人,肯定是優先錄取的。

哪怕是交稅,擁有功名的人,都要少交很多。

另外,現在的科舉考試,雖然都是文科的賽道。

但理工類的優秀人才,哪怕文科成績很差,一樣可以由各級官府上報內閣,核查審批後,每年統一賜予功名。

特賜功名跟科舉考出來的功名,是一樣的。

大夏現在的功名地位,如果非要和前世做一個類比。

進士就相當於是兩院院士。

舉人就相當於長江學者,而秀才,則相當於傑青。

當然在數量上,肯定比長江和傑青多,但是較之前世的碩士、博士,那就少多了。

而且,考取的難度,也有天壤之別。

前世唐淵穿越前,每年招收的碩士多達一百多萬,而博士也有十多萬。

但在大夏,秀才一年萬把人,舉人一年才千多人。

唐淵在候車的時候,瞭解了一下,各行省的秀才名額,是以人口來分配的。

大夏人口20億,只有5000萬人的豫章行省,分到的名額大概是250個左右。

然而近幾年報名參考的人數,每年都超過了700萬,這差不多是三萬個取一個了。

當時看到這些資料時,唐淵整個人都有點麻爪了。

但是,就算再難,都得拼一把。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享受過了系統的好處,今後怕是適應不了沒系統的日子,他已沒有退路可言。

不過,看到這院試真題,唐淵便禁不住樂了。

好像也不是很難嘛。

以前大順、大燕和大夏的功名考試,都是要寫八股文的。

現在與時俱進了。

居然變得跟他前世的語文高考頗為相似。

這院試題,共有四個部分,一是選擇填空,二是閱讀,三是論述,四是作文。

不過,快速瀏覽完一套真題內容後,唐淵就發現自己先前的看法,有點膚淺了。

“難度很大啊。”

這些題目,涉及了包括文學、政治、歷史、地理等華夏五千年間的各種作品。

有些題目,出的還十分刁鑽。

如果沒有看過相關的書籍,或者看過了但印象不深,根本不知道要怎麼下筆。

就像前世的語文,拿個幾十分比較容易,可想要拿高分,那就不是一般的難。

唐淵嘗試著做了一套真題。

然後對了對答案,發現150分的卷子,自己只得了31分,當然這沒算那60分的作文。

可即便作文得個滿分,也才堪堪及格。這樣的成績,考秀才絕對沒戲。

“想要拿個好分數,要補的功課,還有很多。”

剛才的那套真題,與古代詩詞歌賦有關的,唐淵基本上都答對了。

其它的,則是全軍覆沒。

但一套試卷上,涉及到的可不止詩詞歌賦。

還有《老子》、《莊子》、《韓非子》、《論語》、《孫子》等百家經典。

也有名家散文、史書傳記,甚至有些題目還是來自《山海經》、《水經注》、《夢溪筆談》、《傷寒論》。

古代的經、史、子、集,浩如繁星,二十多天時間,就算累死也看不完。

得有側重點才行。

唐淵拿起手機,點開和黃煌的微信聊天框。

剛準備打字,一條訊息就跳了出來,“小唐,真題看過沒?感覺如何?”

真是巧了。

趕緊回覆:“黃教授,這些題目涉及的知識面太廣,有沒有什麼書推薦一下?”

「黃煌教授:小唐,我就等你這句話,哈哈。」

「黃煌教授:書單.jpg」

「黃煌教授:想要透過縣試、府試,並在院試中取得高分,精讀的那些書籍,全部得拿下才行,泛讀作品,最好是也能過一遍,加深點印象。」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