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
世家地產,大通坊門店。
“臥槽!!”
“好多報刊亭,《翰林》都賣斷貨了。”
聽著對面同事的驚叫,正準備聯絡顧客看房的李晟,愕然抬起頭來。
“不可能吧。”
李晟忍不住道,“你這從哪裡看來的假訊息?在長安呆了這麼多年,我從還沒有聽說《翰林》賣斷貨過!”
“是啊,前幾年《翰林》銷量最火的時候,也是隨去隨有,怎麼現在就不夠賣了?”
旁邊有另外的同事,參與了進來,“我看微訊有好幾個專家說,《翰林》連載唐淵的小說,銷量會下跌呢。”
李晟下意識地點了點頭。
那樣的論調,他自然也是看到過的。
不過,並沒有放在心上。
《翰林》銷量下不下跌,跟他一毛錢關係都沒有。
當然,《翰林》他還是會去買一本的。
不為別的,就是想看看《三國演義》後面的情節,到底會怎麼發展。
反正也不貴,才十塊,就一頓早餐的錢。
“專家的話你們也信。”
對面同事笑道,“我這是從同學群看到的。”
“我有好多同學參加了今年的縣試,有幾個運氣比較好,過了。”
“這期《翰林》不是刊載了唐淵的小說麼?”
“他們就想買一本回來,沾沾滿分案首的才氣,看能不能把府試也過了。”
“結果,他們跑了好幾家報刊亭,都沒買到《翰林》,都特麼早早賣光了。”
“這樣也行?”
李晟有點懵。
前幾天的縣試中,唐淵得了100分,成為近十幾年來第三個滿分縣試案首的訊息,幾乎已是人盡皆知。
他當時雖驚訝了好一陣,卻並沒有太多的想法。
因為他有自知之明,參加一次縣試之後,就徹底絕了獲取功名的念頭。
卻不料,竟有府試考生想要透過買刊載有唐淵小說的期刊,來沾他的才氣。
科學發展到現在,早就不興搞迷信活動了。
之所以這麼做,估計也就是圖個心理安慰,跟平時燒香拜佛差不多。
全國參加府試的,就算比參加縣試的少個十倍,數量也是非常驚人的。
如果他們都抱著沾才氣的想法去買《翰林》,還真有可能把這期刊買斷貨。
“我出去看看。”
李晟回過神來,一溜煙地跑了出去。
兩三百米外的街口,就有一家報刊亭。
還隔著幾十米遠,李晟就看到那報刊亭門口已是豎起了醒目的牌子。
上面寫著:《翰林》已售罄,請明日再來!
李晟有些不信邪,又跑了附近的幾家報刊亭,都無一例外地豎起了牌子。
甚至有一兩家報刊亭,還在牌子上赤裸裸地寫著“要沾滿分案首才氣,就來買《翰林》”之類的廣告詞。
特麼的!
跑出一身大汗的李晟,站在街邊,忍不住爆起了粗口……
……
像李晟這樣。
初時不著急,結果想買的時候,《翰林》已經買不到的,絕非個例。
期刊不夠賣……
許多人聽說這事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在開玩笑。
可這種已不知多少年不曾發生過的事情,今天卻無比真實地發生了。
於是,越來越多的人,將自己買《翰林》失敗的遭遇,分享到各個社交媒體平臺。
而後,眾人才猛然驚覺。
原來不只是自己這裡的《翰林》賣斷了貨,全國的情況,竟也都差不多。
驚奇之餘,更多人參與進了討論中,許多媒體記者,也開始聞風而動。
不知不覺間,相關事件爬上了抖音熱榜,連微訊熱搜也悄然多出了兩條。
#《翰林》斷貨#
#買《翰林》期刊,讀唐淵小說,沾案首才氣#
甚至還有非常會蹭熱度的自媒體大V,很及時地做了一個投票調查。
內容:你為什麼買,或打算買今天的這期《翰林》?
選項有三。
一、《翰林》好看。
二、《三國演義》精彩。
三、沾沾唐淵才氣。
短短几個小時,投票人數就多達百萬,其中選一的有37.1%,選二的有23.1%,選三的,竟多達39.8%。
這個投票不一定準確。
但可以說明一點,衝著唐淵這個滿分案首名頭,去買《翰林》的人非常多。
甚至比《翰林》的固定讀者,都還要多。
這個現象,引發了無數微訊大V的驚呼,更有大V為此而痛心疾首。
比如,一個名叫“閻廣志”、認證為“建西大學文學院教授”的大V,就在微訊長篇大論地拼命疾呼。
「看到《翰林》賣斷貨的訊息,我是很不以為然的。」
「又聽說很多考生朋友,想要透過購買《翰林》的方式,來沾沾滿分案首的才氣,我更是覺得荒唐可笑。」
「考個滿分案首,就有才氣了?縣試分數高,只能說明一點,那就是唐淵記憶力強,跟才氣有哪門子關係?」
「或許有人要反駁我,說唐淵寫了《三國演義》,而且還上《翰林》連載了,這還不夠說明他有才氣?」
「說起這個,我就更想笑了。《三國演義》我看過,裡面與史實不符的地方太多了。」
「光是前面十幾章,我隨隨便便都能列舉出好幾處。」
「譬如,“桃園三結義”根本就不存在;華雄根本就不是關羽所殺,而是死於江東孫堅之手;還有三英戰呂布,也是假的,劉關張根本就沒參與過虎牢關的戰鬥,等等等等,太多了。」
「這麼一本錯漏百出的書,居然能受到那麼多人的追捧,真是世風日下。」
「《翰林》作為我大夏文學期刊的領頭羊,居然刊載這種對史實胡亂編改的垃圾作品,就不怕誤人子弟?」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