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不抱太大期望的《青蛇》,票房竟有這麼高,的確是大大出乎了唐淵的預料。
琢磨半晌,唐淵突然意識到自己之前想岔了。
這部電影在前世之所以票房不咋樣,主要還是因為題材太過超前,觀眾接受度有限。
那個時候的華語電影市場,更偏好武俠、喜劇和現實主義題材。
而《青蛇》則顛覆了傳統白蛇傳的敘事,以青蛇視角展開,探討人性、慾望和佛理,風格妖冶詭譎,挑戰傳統審美,不符合主流期待。
可隨著時光的沉澱,它卻成為前世華語電影史上的一部經典之作。
簡單來說,它在唐淵前世,有點生不逢時了。要是再晚個十幾年出現,情況估計就大不一樣了。
在如今的大夏,百花齊放,任何題材的電影拍好了,都能有大量的擁躉。
唐淵拍攝這部影片的時候,並沒有完全照搬,在許多方面都做了調整。
譬如鬥法的戲份,前世的這部片子,基本就集中在最後十分鐘。
但在這裡,這部份內容得到了加強,而且也花費重金進行特效製作。
尤其是水漫金山的高潮戲份,前世收尾得有些倉促了,唐淵同樣進行了調整。
從這幾天的評論也可以看得出來,觀眾對這些鬥法的內容,還是非常滿意的,“酣暢淋漓”這個評價的出現頻率極高。
精美的製作,加上唐淵自身的巨大的票房號召力,有現在這樣的資料,倒也算是在情理之中。
不過,這部電影現在的票房雖然喜人,但它的持久力,肯定是不如《靈族》和《侏羅紀世界》的。
這兩部片子,就算是小朋友都喜歡看。
而《青蛇》,裡面法海和青蛇糾纏的情節,還是有點少兒不宜的。
家長會帶小朋友去看《靈族》和《侏羅紀世界》,但大機率是不會小朋友去看這部《青蛇》。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5月4日的9.2億票房,便是這部電影的巔峰了,接下來,單日票房便開始呈現出了逐漸下降的趨勢。
最終,國慶假期十天,《青蛇》在國內斬獲了65億票房。
但假期過後,《青蛇》的單日票房就開始飛速下跌。
可即便如此,到6月1日的時候,《青蛇》的國內總票房還是突破80億。
再延期兩月,國內票房估計就90億左右,想突破100億已是不太可能。
但是,算上國外的,全球票房一百二三十億,肯定是沒什麼問題的。
這個成績,和230億的《靈族》,以及201億的《侏羅紀世界》肯定是沒法相提並論的,但和國慶檔的其它幾部影片相比,簡直就是降維打擊。
一個月下來,國慶檔另外幾部影片,票房最高的《相親大作戰》是18億,已獲得延期,最終應該有20多億。
那部《消失的證人》,是8.8億,最終國內票房,差不多就是10億了。
至於沉香娛樂的《山海經·燭龍劫》,票房才堪堪過6億,不算國外票房的話,破10億的可能性,基本為零。
剩下那兩部,也就一億多兩億票房的樣子,不提也罷。
唐淵其實也沒怎麼關注票房走向。
對他來說,他只是想將前世的那些優秀作品在大夏呈現出來而已。
其它的,都是次要的。
國慶假期過後,他的大部分精力,就都轉移到了《流浪地球》上面。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