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基礎材料的各方面效能指標在工業生產上的重要性,陳國泰再清楚不過。
前世裡,華國在二十一世紀二三十年代,雖然工業總產值躍居世界第一,但那大多是全球最為廣泛的基礎工業累積和十多億高素質人口拼命內卷而得以實現。
而在實際上,當時華國在高階機床製造以及高階工業生產上仍然全面落後於西方世界。
當時的華國以極低的良品率極大的資源消耗確保了軍工產品領先,但在多種民生產品上卻是看著熱鬧實則狼狽不堪,大而不強。
那時候,國內的民用汽車製造廠製造出來的汽車上,別說技術要求稍微複雜一點的配件,就連汽車上隨便一顆螺絲和隨便一個緊韌體都遠遠不如西方世界產品的質量。
西方生產的原裝汽車大到發動機,小到一顆螺絲,都基本能夠保證十年不壞。但是國內的產品,能正常使用三年以上,那都算得上是優秀產品!
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非常多,但最為直接的就是華國的基礎材料製備水平一直都沒有趕上。
以二三流質量的基礎材料去製造一流產品,哪怕華國人的整體綜合智慧再高,搞出來的東西也只是暫時好用卻不能持久。
按說以華族人種在全球人種當中數值最高的平均智商,以及最為適合搞科研的華夏神族語言文字,華國人不應該搞不好基礎材料,但事情也恰好就壞在華國人的‘聰明勁’上。
總師‘九二南巡’之後,華國人全身心投入經濟建設,忙著賺快錢。幾乎就沒有任何一個‘傻子’願意投入大量資金去搞枯燥而又不一定會見效,不一定會收回研發成本的基礎材料研究。
而國家的資金卻又集中在軍工上面最為緊迫的方向上,進行定向投入和研究。
這種趨勢強了軍工‘軟’了民生,給華國經濟登頂世界之後留下了一個最大的軟肋。
以至於華國在軍力和總體經濟都躍居世界第一之後,卻暫時沒有忙著對外展露‘武德’,而是忙著調整內部經濟結構,爭取從‘製造’轉向‘智造’,補上民用高階工業普遍落後這一塊最後的短板。
陳國泰記得很清楚,當時‘補課’成績最好的是一家主營空調的公司。這家公司研發出了一款讓西方世界都不得不刮目相看的先進五軸機床。
但也僅僅只是一款而已。
而且那款機床當中一半以上的配件來自國外,並不是完全國產。
如果國外斷供,那款機床也就瞬間成了空中樓閣......
這一切的一切,前世今生都讓陳國泰感到了難以言喻的痛。
所以這一世陳國泰發下了宏願,要以一己之力改變這一切。
哪怕在十年之內不在機械製造上賺錢,他也要把‘生產母機’徹底研發明白,然後在那個特殊時間段裡幫助國家大大縮短‘補課’時間,讓華夏神族‘完全復興’的時間極大提前,從而讓所有華族人都成為世界一等公民,享受到不用辛苦內卷就能愜意過活的超高福利......
‘母機’製造涉及方方面面,基礎材料卻是重中之重。陳國泰自然早有謀劃。
在材料研究上大力投入,本就是下一步必行之計。
而就在這個時候,他原本不是太在意的可憐妹妹陳小珠竟然顯露出了材料研究方面的絕對天賦......
由此可知他此時此刻的心情得激動成什麼樣子。
“小珠,你告訴六哥,迄今為止,你參與了多少次課題實驗?”
轉圈之中的陳國泰連連深呼吸,好不容易才平復大部分激動情緒重新坐下,儘量平靜地對陳小珠說道。
“......應該是6次。這六次實驗當中,有兩次是我所在的小組直接完成了總課題。其它四次,我們小組都又快速又穩妥地完成了分任務,給課題的最終完成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六哥,我真的沒有騙你,除了我之外,他們都沒有提出多少有用處的建議......可是,可是,他們最後卻那麼對我......課題教授給我的評分也非常低......我辯解了,可他們都嘲笑我無恥......嗚嗚......”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