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士欺天

第91章 超過三大初境極限的潛力,蒙鄉學堂開赴彭縣

“可以。”李硯知給出了肯定的回答,“只是速度會比較慢。”

“可有方法解決?”商黎看過來。

李硯知喝了一口粥,“如果有滋補五臟的寶藥,大幅提升五臟之氣,那麼修補的速度自然可以加快。”

商黎點點頭,陳蒼也若有所思地嚼著嘴裡的燻肉。

問題基本上都得到了解決。

而且更重要的是,李硯知的功法邁入築臺境之後,很強勢。

一氣築臺提升至兩倍,多引一氣便再疊加五成。

按照這樣的趨勢推算,五氣齊聚之後,肉身力量豈不是要暴漲四倍之多!?

哪怕洗髓換血不提升任何力量。

單論三次鍛骨之後,肉身基礎力量達到一萬三千五百斤。

漲四倍是什麼概念?

整整五萬四千斤巨力!

距離目前已知的三大初境極限,已經極為接近了。

更何況,這還只是築臺境的第一步,後面還有五氣淬鍊真元。

這麼算下來,豈不是要超越三大初境極限?

孟武沒心沒肺,想不到那麼深遠。

但商黎和陳蒼可都能明白這其中的含義。

陳蒼哪怕對自己信心爆棚,也不敢說自己能創出,極限超過五萬斤的功法。

他和絕大部分方士一樣,都不可避免地從自身方術出發,創法也只是為了進一步拔高自己上限,為未來突破二境做準備。

至於突破,依然還是以方術為主。

功法只是輔助,為了更好地開發方術而已。

但李硯知的功法,卻讓他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東西。

連小孩子都能修煉的功法,而且一脈相承,循序漸進。

如此功法所代表的意義,非同一般。

如果能不斷完善,向上突破,到時候即便是普通人,也能堪比二境方士……

光是想一想,都讓人渾身戰慄。

李兄的未來,不可限量!

和陳蒼相比,商黎更是心神搖曳,他同樣研讀過《青木功》,知道淬鍊真元后,力量還會在此基礎上暴漲兩倍。

至此,《青木功》到頭,五斗道教弟子需藉助本門秘法,才能達到六萬斤極限。

但李硯知的功法,還沒到頭。

單單從五臟天脈可以逆向淬鍊就能看出,淬鍊出真元之後,李硯知肯定還有下一步。

那時候,力量還要再漲多少?

如果說李硯知的功法,在煉體境只能說精妙,具有大部分功法所沒有的普世性。

那麼到了築臺境,就像是即將蛻變的蛟龍,眼看就要一飛沖天。

這一刻,商黎心緒難明。

等吃完早飯,他終於下定決心,在李硯知和陳蒼去複查試卷的時候,化作清風離去。

大半個時辰後,

彭縣,

一隻渾身雪白的海東青沖天而起,直入九霄雲層之上,以幾乎肉眼難見的速度,往奉陽方向飛掠疾馳。

……

時間一天天過去,

李硯知除了穩固現有境界,研究方術之外,把時間全都放在了孩子們的文課上。

考核越來越近,饒是他現在也變得緊張起來。

孟家村上空的緊張氣氛幾乎凝結成了實質。

孩子們的武課修煉時間,被壓縮到了一個時辰,睡覺時間也自發壓縮到了三個時辰,剩下的時間,全部用來刷題。

大家的基礎太差了,幾乎是從零開始,想要透過月評,必須要拼命再拼命。

難以想象,一個以打獵種田為生的小山村,竟然爆發出如此驚人的學習熱情。

可即便如此,按照陳蒼的預測,最多隻有四成機會,達到月評丙等。

李硯知另外三項哪怕全都拿了甲等,也只有四成機會晉升方師。

而想要在郡考中拿下另外三項的甲等,同樣難如登天。

至少陳蒼也不敢說自己能拿到三項甲等。

於是,陳蒼也開始對李硯知進行緊急特訓,確保他熟悉所有的參考流程。

“四項考核中,若四項均得甲等,則最後綜合評等會被評為甲上;三甲一乙,得甲中;三甲一丙,得甲等。”

“還有一種情況,也可得甲等,那就是雙甲雙乙……但今年你就別想了,你唯一的機會,就只有三甲一丙。”

“到時候蒙鄉學堂要去彭縣,和彭縣其他學堂統一參考,考官會根據縣考和郡考之別,分發不同考題。”

陳蒼仔細說著郡考要點,

“但無論是縣考還是郡考,四大項不會變,分為教諭基礎考核;教諭現場授課考核;考官現場問答考核,以及學生月評。”

“其中教諭基礎考核,分為文試和武試。這一項和學生月評差不多,只不過考核物件變成教諭自己。”

“教諭現場授課考核,會由主考官挑選十名學生,臨時組成一個班,讓教諭現場授課,不過有時候也會出一些更刁鑽的題。”

“至於考官現場問答,會由考官提問你授課的功法理論,這個是李兄強項,問題應該不大。”

“接下來這段時間,我主要幫李兄做基礎考核方面的拔高。”

……

十一月二十九,

清晨,

孟家村今天變得格外肅穆。

四十二名娃娃整整齊齊排列在學堂門口,每人肩上都揹著行囊,村裡的大人們聚在不遠處,靜靜等待著。

好似一支即將出徵的軍隊。

明日就要郡考了,他們需要提前出發前往彭縣,在那裡參加秋考。

李硯知環視眾人,最後大手一揮,“出發!”

村長帶頭捶響了牛皮鼓,緊接著銅鑼聲也震天響了起來。

孟昌民一甩馬鞭,馬車滴溜溜在前面開路。

大部隊開拔,目標直指彭縣!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